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國制造企業實施智能制造過程中應“因企而異”

作者: 2018年12月12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刊發了最新觀點性文章“走向新一代智能制造”,為我國制造業智能轉型指明“并行推進、融合發展”的技術路線。可見我國智能制造的頂層設計上已深刻認識到智能制造/工業4.0的實現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刊發了最新觀點性文章“走向新一代智能制造”,為我國制造業智能轉型指明“并行推進、融合發展”的技術路線。可見我國智能制造的頂層設計上已深刻認識到智能制造/工業4.0的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補齊短板,并行發力。因此,中國制造企業在實施智能制造過程中應“因企而異”,避免盲目跟風和片面認識。
誤區一:為了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
  由于智能制造“大熱”,一些企業盲目跟風,存在為了“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的現象。企業應首先明確要達到的經濟目標——提升質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縮短周期、降低能耗。根據自身的基礎,針對于不同的目標,智能制造首要解決的問題和采用的技術手段是不同的。
誤區二:智能制造=無人化
  許多制造企業提出“機器換人”、“無人工廠”的口號。機器可代替人類的大量體力勞動,實現高效、高質量精準制造,但不能盲目采用“機器換人”,除了要考慮機器與人員置換成本之間的平衡,還需綜合考慮操作場地、信息化接口、維護成本等。而且在2.0、3.0、4.0升級的長時間內,機器或“機器人”僅僅是一種自動化或智能化設備,其很難獨立滿足日益復雜的生產要求。
  “人”作為智能制造的重要資源,在應對定制化生產和復雜多變生產環境方面仍處于中心地位。特別對于現階段“2.0補課、3.0普及、4.0示范”,人、信息系統、物理系統的協同顯得尤為重要,智能制造仍需要人工智力參與政策解讀、法規約束、知識積累、工匠傳承、文化發揚和統籌組織等,以實現有序生產并產生效益,這些都是現階段的機器無法替代的。
誤區三:自動化+軟件= 智能制造
  自動化和軟件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智能制造強調自動化系統和工業軟件的集成與縱橫協同,并體現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管理理念。除此之外,更需要植入先進的感知系統、控制手段、網絡技術和云計算等,進行長時間的數據收集積累,開展數據分析和建模,并不斷迭代優化,以實現生產過程快速有效的運行,才能支撐先進的制造方式實現自適應,進而應對復雜的生產環境。
誤區四:互聯網+大數據= 智能制造
  互聯網和大數據只是提升智能化的手段之一。智能制造的本體是“制造”,制造裝備和生產過程的數字化是基礎[1]。沒有制造裝備與系統的數據采集與互聯互通,互聯網、云、大數據都將是無源之水。
  歷經CAD、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制造業信息化、兩化融合、物聯網、兩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互聯網+等概念的“嵌入”,我國制造業數字化已有30多年的歷史,但仍有很多企業欠缺數字化的基礎——自動化和信息化,及由此產生的各種數據庫,另外許多企業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實施存在偏差。從制造本體出發實現智能制造的一個基本路線應為2.0(自動化)—3.0(信息化)—4.0(智能化)。雖然工業2.0并非必須先實現3.0才能追求4.0。在進行升級改造過程中,企業應總體規劃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方案,并行推進。但這并不意味著工業2.0和3.0的技術基礎是可以省略和跨越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強教授呼吁:“不要在落后的工藝基礎上搞自動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礎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備數字化網絡化的基礎上搞智能化。”
  實現智能制造,首先要打好工業自動化和信息化的基礎,再以大數據、互聯網和云等數字化網絡化手段加快4.0進程。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