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裝備制造業發展研究中心、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在京正式對外發布《2018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
圖片來自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中國工程院秘書長、工程院院士陳建峰,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工程院院士干勇,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副部長劉利華,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制造業研究室主任、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原副院長屈賢明研員,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黨委書記邱城,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科技發展部副部長、裝備制造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進軍以及部委與地方領導、行業專家、企業家、新聞媒體共計1000余位代表出席了發布會。
在2014年,《2012年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首次正式對外公布,并在中國工程院制造強國戰略研究二期、三期的持續支持下,分別于2016年5月、2018年4月發布了2015、2017《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本次是第四次正式對外發布《2018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
發布會上,屈賢明研究員代表制造強國發展指數課題組做了專題報告,重點介紹了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韓國、印度、巴西和中國等九國2017年的制造強國綜合指數,并對我國2012—2017年制造強國發展進程進行了總結及展望。
《報告》顯示,2017年,九國制造強國綜合指數值從高到低依次為美國、德國、日本、中國、韓國、法國、英國、印度、巴西。美國穩居第一方陣,德國、日本位居第二方陣,中國位居第三方陣前列。其中,中國在2016年出現首次波動后,2017年重拾增長態勢。同時,報告進一步分析了九國制造強國綜合指數變動趨勢,結果顯示,九國制造強國進程“態勢整體向好、指數頻繁波動、格局基本穩定”。2012—2017年,美國、德國、中國、韓國、印度等五國總體呈現增長態勢,發達國家中,美國、德國強國地位不斷鞏固;中國、韓國后發優勢明顯,指數增長較快,與強國差距不斷縮小;日本、法國、英國、巴西四國出現一定幅度下滑。總體來看,美國小幅波動中穩定上升,始終位居全球制造業“第一方陣”;德國穩步前進,工業4.0戰略成效顯著,日本受匯率影響波動較大,兩國位于“第二方陣”;中國總體實現較快提升,依舊處于“第三方陣”前列。
中國制造強國年度發展指數報告是由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裝備制造業發展研究中心、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自2013年起共同開展的長期戰略咨詢項目,未來將持續發布,以期為中國制造由大變強提供有益借鑒和科學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