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未來“十三五”煤控達標已無懸念
作者: 2018年12月04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十三五”時間已過半,作為優化能源結構、控制污染排放的重中之重,煤炭消費總量控制(下稱“煤控”)進展如何? 繼2013年達到消費峰值、2014-2016年經歷連續下降后,我國煤炭消費總量在2017-2018年前三季度出現小
“十三五”時間已過半,作為優化能源結構、控制污染排放的重中之重,煤炭消費總量控制(下稱“煤控”)進展如何?
繼2013年達到消費峰值、2014-2016年經歷連續下降后,我國煤炭消費總量在2017-2018年前三季度出現小幅上漲。雖有所反彈,煤炭消費仍將保持較“十三五”初期總體下降的趨勢,預計到2020年,可超額完成煤炭消費占比降至58%以下的“十三五”目標。
該《報告》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國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等10余家研究機構聯合發布。項目負責人楊富強指出,“下降趨勢雖已不可逆轉,但也要從反彈情況看到,擺脫依賴煤炭和減少煤炭消費的道路并不平坦,‘十三五’后期工作尤為重要。”
過程曲折 但實現“十三五”目標無懸念
煤控工作為何如此重要?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表示,截至2017年,在“大氣十條”五年行動收官的基礎上,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仍只有29%的城市空氣質量達標、36%的城市PM2.5濃度達標。
“無論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還是汾渭平原這樣的治理‘新戰場’,這些地區都有一個類似規律——煤炭消費比例很高。追根溯源,以煤為主的結構性污染依然突出。對此,我們不僅定下‘十三五’期間煤炭消費比重下降58%的約束性目標,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也要分別實行總量控制,這是硬要求。”王金南告訴記者。
如今期限過半,“硬要求”落實得如何?記者了解到,自2013年達到42.4億噸峰值以來,我國煤炭消費總量一度出現“三連降”,直至2017年才又現反彈。當年,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降至60.4%;2018年1-9月,該比例繼續下降1.5個百分點。
“增長主要來自電力、建材、化工等行業,其他行業,尤其是居民用煤則明顯下降。”楊富強分析稱,以今年前三季度為例,由于全國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長3.4%,抵消了煤炭上漲的消費量,因此后者占比維持下降趨勢。“據此估算,2018全年煤炭消費占比或進一步降至59%,同比降低1.5%,實現‘十三五’煤控目標已成定局。”
在此基礎上,《報告》進一步指出,煤控工作還將助力國家“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二氧化碳減排等目標提前完成。“對比到2020年,萬元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的目標,現已完成其中的55%,碳強度下降18%的目標也已過半。”
挑戰尚存 需重視治理措施的可持續性
下降既成趨勢,“但2017-2018年出現的反彈也告訴我們,擺脫對煤炭依賴的道路并不平坦。”楊富強指出,其中幾大挑戰值得關注。
首先是散煤治理的可持續性。“‘十三五’后半期,散煤仍是大氣污染防治的最大難點。”楊富強坦言,正是有了全年約6500萬噸的散煤削減量,2017年煤炭消費才能以0.4%的增長實現“軟著陸”。然而,隨著治理進入深水區,減量難度也將倍增。最大難點是如何在供應保障、能源最大化、排污最小化、經濟成本可承受、治理效果最優化之間做好平衡。
其次是地方減煤措施的可持續性。以煤炭消費第一大省山東為例,去年同時實現了煤炭消費、能源消費及碳排放峰值。在山東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勇看來,好成績卻并不一定是“好事”。
周勇指出,2013-2016年,山東煤炭消費實際增加700多萬噸,相當于實現“大氣十條”五年任務的“擔子”,完全壓在了2017年。“山東正處城鎮化、工業化發展的中后期,按正常需求計算,能源消費需求增長應持續到2040年左右。如今,控煤和減碳周期大大縮短,這是在嚴厲行政手段下的突擊式結果,是對前4年控煤不利的矯枉過正,并非科學控煤。只為完成一個數字指標的控煤,我認為即便達到峰值也沒有意義。”
此外,電力需求高速增長也可能影響減煤持續性。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助理研究員符冠云表示,2016年至2018年8月,我國電力需求增速已由5%、6.6%增至9%。“隨著工業經濟發展對電力的依賴程度有所提升,2020年全社會電力需求或超過7萬億千瓦時。這意味著,電煤消費將比2017年增加1億噸。如何強化重點行業減煤,尤其是重點部門用電需求側管理是關鍵。”
抑制反彈 一手控增量、一手減存量
結合“喜憂參半”的現狀,多位業內人士針對“可持續”“防反彈”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在楊富強看來,下一步工作中,應關注“控增量、減存量”的雙重效果。一方面,控制重點行業的用煤增長,包括采取煤電緩建不能全面開閘、防止煤制化學品出現產能過剩等措施。另一方面,減存量工作不能放松。以散煤治理為例,若能在2018-2020年繼續減少2億噸用量,到2020年將有望實現全國PM2.5平均濃度45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再如,進一步減少煤電、鋼鐵等落后產能的同時,也可擴大控制范圍,繼續納入有色、化學、建材等主要用能行業。
在此過程中,同時“應改變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去產能,鼓勵跨省之間采用市場交易方式進行產能置換。在完善法治標準的基礎上,鼓勵試點省份采取用能權交易等手段,在重點用能行業內部推行產能交易,促進行業集中度提高和資源高效配置。”《報告》進一步指出。
符冠云則強調了“節能”的重要意義。“目前,部分重點用能行業的效益水平雖大幅改善,但先進與落后產能大量并存的問題依然突出。要防范高耗能行業出現新一輪產能擴張,引導重點行業以節能環保國際領先標桿,實現減量升級發展。”
針對“十三五”后期有可能新增的用量,多位專家提醒,需加強對新建重大項目的全過程監管,尤其是重點用能行業在建重大項目的全面篩查,確保將煤耗控制在總量目標范圍內。
“例如在我省的洛陽、平頂山等重點治理城市,凡是要上馬新的耗煤項目,必須在原有消費中減去1.5倍存量,滿足該前提才可批準運行。在非重點地區,則要按照1:1的用煤進行減量替代。“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主任錢發軍舉例稱。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