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速已經從今年五六月份20%的水平收縮到10月的3.6%。石油和鋼鐵的“好日子”快要結束了,中國鋼鐵生產商本月出現三年來首虧。
今年1-10月,盡管上游工業行業利潤仍在增長,但是幅度在縮小,從單月看,已經從20%的水平跌至3.6%。如果對11月進行前瞻,鋼鐵、石油行業可能進入盈虧臨界點甚至虧損的狀態。原因是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放緩、鋼鐵和石油價格下降。
價格的下跌和產能的過剩導致中國鋼鐵生產商本月出現三年來首虧,需求疲軟及供應接近紀錄高位拖累鋼鐵價格進入熊市,多年穩定利潤率局面告終。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張其仔表示,對未來經濟走勢仍持謹慎預期,因為勞動力等成本在上升,未來工業快速發展仍有難度,一些工業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將凸顯,因此產業結構仍需要加快調整。
前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利潤主要來源于鋼鐵、石油、建材、化工行業。5個行業合計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75.7%。但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工業下行壓力加大,在工業利潤商表現得尤為明顯,不論是單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還是累計增速,都呈放緩態勢。
上述鋼鐵石油等上游企業利潤增速都在放緩,下游行業利潤狀況可想而知。
不過這些企業的“好日子”也快要結束了。鋼鐵價格下跌,需求減弱,庫存過剩,鋼鐵行業利潤率開始下降,甚至一些企業開始蒙受損失。
根據路透報道,金瑞期貨追蹤的數據顯示,鋼鐵重鎮唐山的螺紋鋼每噸利潤周一從10月底的889元驟降至297元。金瑞期貨稱,熱軋鋼卷生產商(HRC)本月蒙受虧損,為2015年11月以來首見,并預計11月21日為每噸虧損130元(18.75美元)。
新加坡鋼鐵與鐵礦石數據分析公司Tivlon Technologies預計,中國熱軋鋼卷生產商11月下半月料錄得每噸150元的虧損,上半月為每噸虧損200元。Tivlon稱,大多數螺紋鋼生產商盈虧平衡。
價格下跌 產能過剩
自2016年以來,中國鋼鐵業持續一片榮景,隨著一波基礎建設帶動需求,鋼價翻漲一倍,而中國嚴厲整治污染,擾亂了鋼鐵生產,也導致供應趨緊。
中國當局在2017年還關停了1.4億噸的“地條鋼”產能,相當于當年總產量的17%左右。
在2017年12月時,螺紋鋼利潤飆升至每噸1,706元人民幣(246美元)的紀錄高位,熱軋卷板利潤為1,326元,今年利潤水準仍然高企,促使鋼廠加大產量。
但隨著這個月需求開始趨弱,鋼廠面臨鋼鐵庫存過剩,另一方面,中國當局今年冬季允許各地根據污染物排放量水準,自行制定鋼鐵產量限制,限產措施松綁,令鋼鐵過剩雪上加霜。
近期鋼鐵價格也出現了下跌。以全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唐山為例,11月27日鋼坯價格為3040元/噸,相比10月27日下跌了近1000元。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0月全國粗鋼產量為0.82億噸,年化為10億噸,為有史以來的單月最高水平。考慮到目前汽車產銷負增長,以及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需求放慢,未來鋼鐵行業或進入新產能過剩周期。
21世紀經濟援引馬力的分析指出,鋼價未來的走勢仍不樂觀。10月全國粗鋼產量為歷史單月最高,今年冬季限產幅度不大,供給明顯增加。而目前基建、房地產和汽車等行業對鋼鐵需求降低,這都使得未來鋼鐵價格仍有下跌的可能,產能過剩的問題亦可能會重新出現。
根據采訪,“豐厚的利潤率是需求堅挺和供應吃緊帶來的,”CRU分析師Richard Lu稱,“此次價格下跌不是暫時的,而是下行趨勢的開始。”
石油企業也是如此。21世紀經濟援引分析師高健的消息稱,今年全年國際原油價格平均可能在60美元/桶左右,仍屬于盈利的狀態。但是從11月50美元/桶的油價看,國內石油企業面臨虧損的可能。
中國社科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秘書長王業強認為,一些壟斷性工業行業前10月利潤增速高,還是因為競爭不夠充分。“在這些壟斷工業領域還是要加大競爭力度,提高市場化程度。”(來源:和訊網)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