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遇冷?智能服裝或可“絕地求生”
作者: 2018年11月20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提到可穿戴設備,我們腦海中第一印象就是智能手表、手環、眼鏡等外戴設備。然而這些外戴設備在火了一年之后,開始被很多年輕人棄戴。 美國移動市場研究公司EndeavourPartners曾經針對美國可穿戴市場進行調研發現
提到可穿戴設備,我們腦海中第一印象就是智能手表、手環、眼鏡等外戴設備。然而這些外戴設備在火了一年之后,開始被很多年輕人棄戴。
美國移動市場研究公司Endeavour Partners曾經針對美國可穿戴市場進行調研發現,大部分消費者愿意購買和嘗試可穿戴設備,但卻很少對其形成依賴性,50%的消費者會在17個月后放棄使用。因此可穿戴設備火的快,黯淡的也快,這是很多可穿戴設備投資商所沒有想到的。
諸如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很快黯淡也有其自身原因。首先是因為這類產品同質化過于嚴重,基本都是以計步、測心率為主。其次由于智能手表等體積過小卻機能強大,意味著需要消耗更大的電量,這會導致智能手表續航能力嚴重不足。最后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就是當前的智能手表都打著健康醫療的旗號進行服務,然而大部分智能手表的健康追蹤器都缺乏可靠的醫療級別數據,精確度不高。這些因素都在限制著可穿戴設備的發展。
根據IDC的數據,2017年較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增長了10.3%,要遠低于2016年較2015年的27.3%。可穿戴設備增長趨勢明顯放緩,這也意味著外戴的可穿戴設備遭遇了發展瓶頸,那么怎樣才可以破這個局,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未來出路又在哪里呢?
當前,隨著科技的發展,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形勢或將迎來大的改善。縱觀目前的可穿戴市場,可穿戴設備大多數還只是停留在“戴”的領域,所有的設計無外乎圍繞著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戒指、智能眼鏡等展開,而在“穿”的領域,探索者較少。手環戒指可以不戴,但是衣服卻不能不穿,這是一個具有剛性需求的市場,通過發展智能衣物,增強對人的保護性能,智能服裝或將成為可穿戴設備的下一個“爆款”。
之前智能衣物發展緩慢是因為被技術局限,無法研究出可穿著的舒適面料。現在伴隨著面料技術的不斷創新,從“聯網紡織品”到“深度纖維科技”,服裝產業正處在一場巨大的變革,智能服裝已經不再是一個夢想。
據了解,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可穿戴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將包含了發光二極管(LED)和光敏二極管在內的高速光電子半導體器件嵌入纖維內,織成耐水洗的柔性布料,實現用布料制成一個通信系統。這一技術為人們發展防水性面料以及發展智能服裝提供了技術基礎。
這意味著將半導體融入紡織品已經不再是設想,在未來這種纖維會更多的用在服裝領域,發展智能可穿戴服裝會是可穿戴領域的一大發展方向,“人本智能”是可穿戴的核心概念,衣物會成為可穿戴設備的下一個主題。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智能化服裝的發展前景,并已率先進行了探索。據了解,森科智能公司已經從一個機器人企業切入到可穿戴技術研發領域,并研發出多款用于服裝的智能可穿戴技術,將可穿戴服裝變成了現實。除此之外,七匹狼、報喜鳥等企業也開始將注意力聚焦到可穿戴設備領域,用科技為服裝賦能,打造大眾喜愛的智能服裝。
隨著可穿戴服裝的迅速發展,當前多款具有特殊功能的可穿戴服裝已經面世,其中包括有可以發熱保暖的智能外套、可以發光變換各種顏色的夾克、可檢測心率的智能運動衣等等,并受到了大眾的喜愛。
可以說,智能可穿戴服裝會是下一個發展風口,諸多企業已經開始入局。但是鑒于成本的限制,如何大眾化普及也將會是擺在生產商面前的一大難題。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