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烴聚合負載型齊格勒-納塔(Z-N)催化劑催化活性高,對雜質不很敏感,穩定性相對較好,適應多種聚合工藝,有利于裝置長周期穩定連續化生產運行。同時該催化劑成本低,相對容易制備。目前國內開發利用較多,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浙江大學教授范志強說,雖然烯烴聚合茂金屬催化劑發展較快,但負載型催化劑由于綜合性能優異,將繼續占居主導地位不可被取代。通過催化劑優化及創新,結合聚合反應工藝的優化,有望實現聚烯烴結構更準確調控及新一代聚烯烴的性能可調。
中石化揚子石化研究院原院長劉波表示,聚烯烴新產品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工藝、裝備、控制等各個方面,呈現市場化、系列化、定制化、一體化、特性化和穩定化等特點。要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做精通用料,做大做強專用料,做厚技術儲備,滿足高端市場需求。
“目前烯烴聚合催化劑和聚合工藝的核心原創技術仍被國外控制,這是我國高端聚烯烴產品需大量進口的主要原因。”浙江大學教授馮連芳告訴記者。他分享了烯烴淤漿聚合工藝及其智能反應器技術進展與應用案例,認為液相+氣相串聯聚合技術兼有二者的優點,同時聚合過程智能化將成為趨勢,助力行業實現高質量、高效益發展。
會上,有關專家還介紹了烯烴聚合氣相工藝進展與髙端專用料開發、新產品研發體系構建、智能控制助力產品開發,展望聚烯烴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等。
近年來我國聚烯烴產量快速增長,2017年聚乙烯、聚丙烯產量分別達1441萬噸和2090萬噸,對外依存度分別為45%、22%.未來3年聚丙烯、聚乙烯將分別擴產超千萬噸,增長率超過50%,面臨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部分高端產品嚴重依賴進口、下游要求不斷提升的形勢。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