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工業原材料,是經過人類勞動而取得并用于工業生產過程的勞動對象。有些原材料在某些企業是原材料,而在另一企業則是成品,比如初始農產品、鋼材、不銹鋼材、合成材料、復合材料、輔助材料、保溫材料以及煤炭、天然氣等能源,對于原材料生產企業,其就是產品,而對于
制造業(如食品加工企業或者食品設備制造企業),其可能充當原材料進入后續加工中。
為進一步提升原材料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支撐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制定本《方案》。筆者了解到,該《方案》從八大方面對原材料工業提出了發展要與目標,包括總體要求、行動目標、完善標準供給體系、實施質量技術攻關、開展質量分級評價、推動“互聯網+”質量、提升產業集群質量、提升產業集群質量、優化質量發展環境。
眾所周知,原材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
制造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當前,雖然我國原材料工業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對穩增長、調結構、保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少企業仍然對進口原材料工業產品過分依賴,加之原材料工業在關鍵工藝技術、產品實物質量、有效供給能力等方面,同國外先進水平相比確實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難以滿足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為此,該《方案》在完善標準供給體系以及實施質量技術攻關中明確指出,要加快提升產品和通用工藝類標準技術水平,滿足綠色、節能、節水、安全、環保發展需要。與此同時,增強質量基礎技術研究,鼓勵制造企業(如食品設備制造企業)以國際先進質量標準為標桿,加快質量提升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廣,支持原材料工業領域國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
除此之外,在推動“互聯網+”質量方面提出,持續推進原材料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能工廠建設,推廣數字化技術、關鍵技術
裝備、智能制造成套
裝備等等,并且提高設計、制造、工藝、管理水平,推動生產方式向智能、柔性、精細化轉變,提升行業整體產品質量水平,從而保證工業原材料產品的質量,也為制造業提供高品質工業原料,比如食品設備制造企業。
俗話說“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無論是工業原材料生產企業,還是原材料采購企業,都需要對原料的品質有高要求。對于食品加工企業,需要谷類、甘蔗、牲畜、魚類、乳類等由農業生產的植物或動物性原料,才能進行后續生產;而食品機械制造企業,則需要不銹鋼材、鈑金、金屬材料、保溫管、保溫板以及其它相關設備零部件等原材料。當然,這些原材料的品質要有保證,否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食品生產和食品設備的質量安全。
總之,《方案》的制定將進一步提高工業原材料產品質量的可靠性、穩定性,也將增加高性能、功能化、差別化產品的有效供給,有力地帶動原材料工業質量品牌整體提升,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作為制造業的一份子,食品設備制造企業也應積極落實行動方案,提升關鍵技術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共同推動推進產業邁向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