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石化調轉升級今后有章可循。9月9日,湖北省經信委重化產業處調研員鄧忠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周經省政府同意印發的《加快推進全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調整改造轉型升級行動方案》,對湖北省石化產業升級給出了明確的路徑和行動指南,并針對每個子行業的發展重點、支撐技術和支撐項目進行了細化,對企業而言十分具有可操作性。
鄧忠明說,《方案》總的目標是推動全省石化工業從生產初級化工原料向規模化生產高端石化產品轉變,實現石化大省向石化強省跨越。由于《方案》是在全國石化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出臺的,不同子行業的發展政策和思路也不同。例如,湖北省目前是中部地區第二大石化基地,《方案》提出用3~5年建成中部地區最大石油化工系列產品生產基地;磷化工產業受到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影響較大,因此需要優化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相對基礎薄弱,但武漢80萬噸/年乙烯項目投產,將為新材料產業提供豐富原料,發展后勁十足,因此要加快培育。
為實現石化強省的目標,《方案》提出了六大主要任務:
一是建成中部地區最大石油化工系列產品生產基地。充分利用中石化武漢公司、荊門公司進行1000萬噸煉油技術改造、武漢80萬噸乙烯項目投產的良好契機,以武漢化工區、荊門化工循環產業園為依托,合理配置和利用資源,優化產品方案,提升油品質量,完善乙烯產業鏈,實現煉油與乙烯原料互供和優化,構筑石油化工產業、化工物流產業和裝備制造業三大產業集群。
二是實現化肥大省向化肥強省跨越。基本建成宜昌、荊門、襄陽、孝感、武穴高濃度磷復肥生產基地,宜昌、潛江尿素生產基地,應城氯化銨生產基地。
三是優化發展磷鹽化工優勢傳統產業。積極引導現有磷鹽化工企業向化工園區轉移和集中,建設一批特色鮮明、集中度高、關聯性強的磷鹽化工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構建全省磷鹽化工產業集聚發展的平臺。
四是改造提升煤化工產業。通過上大壓小、產能置換、總量控制等方式,開發差別化和高附加值產品,促進傳統煤化工轉型升級。積極開展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示范項目相關工作,突破性發展新型煤化工產業。
五是發展壯大精細化工產業。促進產品進一步高檔化、精細化、復合化、功能化,積極開發高性能、專用性強、綠色環保的精細化工產品,注重產業集群、工藝清潔和產品多樣,提升精細化工產業能級,擴大經濟效益,進一步壯大精細化工產業綜合實力。
六是加快培育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充分發揮重點化工新材料方面的技術優勢,建立起具備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體系,解決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特種產品短缺問題,加快培育化工新材料產業規模發展。
新聞鏈接
《方案》要求,2017年,湖北省石化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規模達到85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000億元以上企業2家、新增10家過100億元企業,行業前20家企業規模占比超過50%;單位工業增加值單位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較2012年分別下降20%、18%以上,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氨氮排放、氮氧化物排放較2012年分別下降12%以上。
為達到上述要求,湖北省制定了七大保障措施:一是加強行業發展指導,嚴格行業準入條件;二是規范化工園區建設,構建集聚發展平臺;三是推進兼并聯合重組,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四是完善人才引培機制,構建創新驅動增長模式;五是強化節能減排,實現安全綠色發展;六是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七是開展責任關懷建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