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務部和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原材料工業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簡稱《行動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原材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
制造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我國原材料工業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對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保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原材料工業在質量基礎設施、關鍵工藝技術、產品實物質量、有效供給能力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難以滿足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為進一步提升原材料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支撐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制定本《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以提升原材料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核心,堅持企業主體、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堅持需求牽引、創新驅動、產用融合,提高產品質量的可靠性、穩定性、一致性水平,增加高性能、功能化、差別化產品的有效供給,帶動原材料工業質量品牌整體提升,為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到2020年,我國原材料產品質量明顯提高,部分中高端產品進入全球供應鏈體系,供給結構得到優化,原材料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行動方案》中對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以及建材行業提出了目標。
鋼鐵行業:通用鋼材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明顯提高,高性能鋼鐵材料的批次穩定性和一致性穩步提高,鋼材產品實物質量達到國際水平的產品比例超過50%。海洋工程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用高端鋼材的研發和產業化取得積極進展,每年突破3~4個關鍵鋼材品種。
有色金屬行業: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用有色金屬材料質量均一性提高,中高端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增強。有色金屬產品整體質量水平提高,航空鋁材、銅板帶材等精深加工產品綜合保障能力超過70%。
石化化工行業:大宗基礎有機化工原料、重點合成材料、專用化學品的質量水平顯著提升。攻克一批新型高分子材料、膜材料以及高端專用化學品的技術瓶頸。烯烴、芳烴等基礎原料和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顯著提高。綠色產品占比顯著提高,新型肥料比重提升到30%左右。
建材行業:工業玻璃、先進陶瓷、人工晶體材料產業化取得明顯進展,高性能無機纖維及其增強復合材料質量大幅提高,石墨烯材料生產達國際先進水平,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建材部品化加速推進,水泥、平板玻璃質量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礦物功能材料品種日益豐富,綠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應用比重達到40%。
《行動方案》中指出,要完善原材料標準供給體系,提高標準的先進性、協同性、引領性,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求、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先進團體標準,大力推進先進團體標準的應用示范,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保障措施方面,一是建立協同工作機制。二是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三是加強質量人才培養。四是完善質量基礎設施。五是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六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雙邊、多邊國際合作機制,抓“一帶一路”建設契機,鼓勵國內外科研院所、行業、企業拓寬交流渠道,在技術創新、標準制定、質量治理等領域廣泛開展國際合作,提升原材料產品質量水平,推進產業邁向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