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石化行業發展的另一特征就是步入技術時代。國內石化行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乙烯、芳烴等整套技術和
裝備基本實現自主,煤化工等技術也取得突破。但在高附加值產品等領域自主技術依然匱乏,商業技術可獲得性依然欠缺;在國外企業主導的產品質量標準快速升級過程中,國內工藝技術跟進速度慢,新的貿易和技術壁壘不斷形成;而在此輪由北美主導的輕烴原料革命中,國內石化行業從資源獲取和技術開發上,參與度也不高。此外,國內并未形成有效的技術壁壘和
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往往是相關技術一旦獲得突破即出現技術的快速擴散,國內產能隨之出現過剩。
外資大舉進入,將為國內帶來包括埃克森美孚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烴技術、巴斯夫先進化學品生產技術等先進石化技術。同時,浙江石化等民營資本對UOP公司等國外先進生產和工程技術的大規模引入和應用,將對國內相關技術的開發及應用有著巨大示范效應,并將推動國內石化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
從周期角度看,未來隨著產能投放的放緩,預計下一輪石化周期將在2025~2030年出現。屆時,傳統消費市場,如東北亞地區的自給率將顯著提高,頁巖氣革命帶來的原料紅利將大大削弱,傳統北美等新增頁巖氣產能減少,同時開采成本出現上升。雖然阿根廷、非洲等國家和地區頁巖氣區塊有較大開發潛力,但其規模和影響力勢必將弱于北美地區,對全球煉化行業貢獻不如本輪周期。此外,隨著北美原油、乙烷等資源出口增加,其資源價格勢必出現上漲,傳統資源國成本優勢將被削弱。因此下一輪石化景氣周期的回歸,在依賴供需基本面好轉的同時,將更加依賴投資者克制慎重的投資選擇,如何利用新技術,如甲烷直接制乙烯技術、合成氣直接制烯烴技術,以及通過數字信息技術對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和價值鏈實施改造,進而促成新的周期形成并帶來巨大效益。
從本質上看,國內石化行業技術時代的到來,是大資本和大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資本促成技術,技術保護資本,新的行業壁壘隨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