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2018中國國際煤化工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十三五”以來我國現代煤化工示范項目運行經驗,分析行業當前形勢和存在問題,探討高質量發展路徑。與會代表認為,創新驅動、高端化、差異化、綠色清潔和標準建設等工作應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成就,并就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科技創新、生產運營和綠色發展等方面的建議。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介紹了煤化工產業發展狀況。“十三五”以來,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取得可喜進步。特別是今年以來,隨著國際油價回升,現代煤化工行業整體運行穩中向好。
但他同時指出,現代煤化工發展也出現了新的困難和挑戰,比如限煤“一刀切”嚴重影響企業生產,石化原料多元化和輕烴化項目帶來新的沖擊,綠色化發展要求更高,以及煤制天然氣輸送受制于人等,制約了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此,傅向升提出,現代煤化工業必須重視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持續推進關鍵技術和重大
裝備創新。要開發甲烷化工藝、低階煤熱解技術;重點在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高濃鹽水和結晶鹽的處理處置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實現煤漿加壓泵、高壓液氧泵等關鍵
泵閥的國產化。
二是大力推動高端化、差異化發展。煤制烯烴要重點關注雙峰、茂金屬牌號為主的高端聚烯烴產品;煤制乙二醇要加強在高端聚酯、仿絲領域的應用性研究,同時開發煤經草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生產聚乙醇酸及聚碳等多元化技術路線。
三是不斷推動綠色發展進程。加大對綠色低碳工藝、技術和
裝備的研發、示范和推廣力度;加強全過程控制管理,降低“三廢”排放強度;積極研發二氧化碳綜合利用技術,探索利用新途徑。
四是加快構建技術標準體系。重點推動單位產品能耗限額、節水限額、清潔生產、碳排放以及多聯產等一批節能降耗標準的立項和制修訂。
“到2020年,我國煤基燃料替代石油量若達3000萬~3800萬噸,則屆時石油對外依存度將下降4.6%;煤基燃料替代天然氣量若達300億~400億立方米,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下降10%~13.3%。目前我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已高達68%,現代煤化工必須發展。”謝克昌院士用一組預判數據,表明了現代煤化工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
針對現代煤化工高質量發展,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盧衛生表示,要從三方面做好《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的落實工作,即創新發展、集約發展、綠色發展。
“我們當務之急是科學全面地評價現代煤化工,盡快建立示范項目評價體系,摸清和掌握項目運行的成本、能效、煤耗、水耗等指標,并開展對標研究,歸納提出優化項目運行的具體措施,為推廣示范技術和裝備提供依據,也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打好基礎。”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潘愛華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王思強則認為,煤炭深加工應按照煤制超清潔油品、特種油品以及低階煤分質利用等方向發展。其中,煤直接液化將重點發展航煤和特種油品;煤間接液化要向下游產業延伸,實現油品、化學品多元化發展;煤制天然氣要加強氣化技術優化升級,推動廢水不外排技術的開發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