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挺進新常態的環境治理產業,正迎來新利器——物聯網應用。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和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作為改變傳統監管方式的重要引擎,亦可稱為執法部門的“新牙齒”,環保物聯網近年來熱度持續不減。
環境治理見新又見智 環保物聯網或將下沉品牌建設
2018年,全國上下密集啟動的污染防治攻堅戰,拉開了主動式環境治理的序幕。作為能夠支撐生態環境治理的數字環保國家基礎設施,新一代環保物聯網正成為解決環境問題的一把利器。
要想持續打響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盡早“測得準、傳得快、算得清、管得好”的建設目標,推動環保產業與物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被業界視作突破口。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是生態環境治理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環保物聯網正是完全能夠支撐這一趨勢的數字環保國家基礎設施。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環保物聯網建設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整體市場在從“數字環保”向“智慧環保”進行過渡。
那么這個基礎設施核心要求是什么呢?相比以往的信息化,需要從技術、業務和產業整體的角度進行變革,從整個環保生態體系建設的角度,真正讓物聯網技術為環保去服務。統一通信物聯網技術的本質特點在于實現物物相連,可以將物體本身的信息通過先進的傳感器和智能設備收集,傳輸到信息平臺上進行統一分析和管理。而物聯網與環保融合,為服務、創新等理念賦予了全新的內涵。公開資料顯示,環保物聯網包括實現環境在線監控的傳感網,包括環境質量監測網、污染源在線監控網及將來的生態監測網三大部分。
物聯網疊加環保,是否會達到1+1>2的效果?物聯網的本質是萬物相聯,即通過環境數據積累,實現生態環境質量透明管控、源頭管控、精準管控,使環境治理工作實現智能化、智慧化。環保物聯網則是搭載了信息產業技術的環保行業細分領域,目標是打造一條從前端到后端的完整產業鏈。同時,借此形成科學解析和預測環境發展趨勢,實現監測監控的現代化和環境管理的智慧化。實現對突發環境風險的預警預測、應急準備、應急指揮和響應以及事后管理,形成環境風險應急的全過程管理,成為防范環境風險的有效保障。
通過物聯網技術,這些數據將被整合成有價值的數據資源。誠如物聯網感知的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可遠程、實時獲取水質參數監測數據、在線儀表運行狀態、監測預警與報警及自動監測站概況等信息。隨即,將這些信息發送到執法人員的手機APP終端,他們可以輕松了解排污單位的相關信息和排污情況。得益于物聯網技術在環保領域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一個集信息感知、數據處理和綜合管理于一體的環保物聯網應用體系已初步形成。
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生態環境檢測網絡建設方案實施計劃》等政策文件鼓勵發展環保物聯網。目前,我國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環保物聯網,成為縱跨生態環境部、省環保廳、地市環保局和區縣環保局。但無論從產業鏈產品完善程度、上下游公司資金實力、整體解決方案先進程度、“智慧環保”項目覆蓋率等都有待進一步提高。如何突破數據應用的瓶頸將是環保部門下一步工作的重要著力點。
隨著環境治理和物聯網應用愈發深入融合,環境質量改善拐點有望提前逼近。同時,將帶動相關軟件開發、感知設備研發、環保服務業等綠色環保產業的發展,未來市場前景看好。預計其背后所開啟的潛在市場規模或超億元。可以預見的是,環保物聯網的發展趨勢將會不斷醞釀出新格局,但以技術為主,創新為輔的主基調仍維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