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份,中國工業綜合指數(以下簡稱ICI)為52.1%,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高于上半年均值,連續22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經濟持續平穩運行。
生產狀況指數為57.9%,比上期下降0.1%,生產經營積極性基本有所下降,總體看,工業生產有所放緩,需要積極導向。
經營環境指數為50.2%,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繼續保持在均衡線以上,反映了市場經營環境基本保持不變。
融資難易指數為45.1%,環比上漲0.3個百分點,表明當前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進一步改善,但該指數仍遠低于50%的均衡線。
ICI
制造業指數為51.7%,比6月份微降0.1%,連續位于擴張區間,表明
制造業韌性較強,溫和擴張趨勢不變。
效益狀況指數為51.0%,環比保持不變,在均衡線以上,表明企業效益相對比較平穩。
ICI預期發展指數為55.2%,較6月份下降0.2個百分點,持續在均衡線以上,今年以來,我國ICI指數均在50.0%以上的景氣區間運行,雖然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去杠桿化初見成效,但是下半年開始要做好中國經濟穩中有變的準備,把握好去杠桿化的力度,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利的空間、動力、基礎和條件。
7月份,ICI蘇州指數為51.1%,比上個月下降0.2%,ICI煙臺指數為51.6%,比上個月下降0.1%,均高于均衡線水平,表明蘇州、煙臺工業經濟當前經濟運行勢頭良好。
工業企業生產狀況穩中微降
7月份,生產狀況指數為57.9%,比上個月下降0.1%,總體看,工業生產雖然有所放緩,但仍保持平穩擴張態勢。具體來看:產量指數為59.7%,環比上漲0.3%,生產活動有所增長且依舊保持平穩;銷量指數為59.5%,比上個月下降0.2%,新訂單指數小幅回落,國內需求有所下降。出廠價格指數為62.2%,環比上漲0.4個百分點,原材料購進價格上升,與此相應,企業出廠價格指數繼續提升。主營業務收入指數為64.0%,比上個月下降0.1%,這表明隨著企業銷量下降的影響大于出廠價格的上升影響,企業的主營收入相對減少;設備利用率指數為50.1%,比上個月下降0.4%,說明貿易戰加劇的背景之下企業觀望情況,具有減緩生產、延期出貨的傾向。
工業企業效益狀況指數大體平穩
7月份,效益狀況指數為51.0%,與上個月持平,7月制造業整體供需平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營業務成本下降,杠桿率下降,產成品周轉周期加快是企業效益狀況保持高位的主要原因。具體來看,利潤指數為59.7%,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受訂單需求減少的影響企業盈利有所下降;成本指數為30.4%,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企業在成本方面的負擔有所增加;產成品庫存指數為50.2%,環比上漲0.4個百分點,受到訂單需求下降的影響,產品庫存上升。凈資產回報率指數為50.0%,比上個月上漲0.2%,較上月微漲,突破均衡線,企業資產回報率有所改善。
工業企業經營環境指數平穩 經營環境基本保持不變
7月份,經營環境指數為50.2%,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該指數繼續維持在均衡線上,雖然環比下降,但問題并不嚴重,反映了市場經營環境改善些微放緩,力度依舊比較平穩。具體來看,稅費負擔指數為47.4%,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說明企業目前稅負負擔有所加重;融資難易指數為45.0%,環比上漲0.2個百分點,企業融資環境繼續好轉,但指數仍遠低于50%的均衡線,說明當前企業融資環境還有待改善;市場秩序指數為57.9%,環比上漲0.4,說明隨著監管的持續推進,市場秩序持續高于均衡線,市場秩序良好。
工業企業預期發展信心穩中有降
7月份,預期發展指數為55.2%,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雖然些微下降,但仍持續在均衡線以上,今年以來,國家不斷推出定向降準、科技創新支持、減稅降費、服務升級等扶持政策,助力中小企業穩定經營和快速發展,提振了企業信心。未來經營狀況預判指數為60.8%,環比下降0.4%,仍高于均衡線,說明企業對未來的經營狀況信心有下降趨勢;未來訂貨量指數61.2%,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表明企業對接下來的經濟形勢信心欠缺,訂貨量也隨之下降;未來研發投入53.6%,環比下降0.2%,繼續在均衡線以上,說明企業對未來投入保持較高位的基礎上,有所減少。預期投資額為51.4%,比上個月增長0.3個百分點,高于平衡線水平,表明企業投資力度不斷提升。預期計劃用工指數47.8%,比上個月增加0.2%,說明制造業企業用工量情況有所好轉。
ICI制造業指數小幅回落
7月份ICI制造業指數為51.6%,比上個月下降0.2個百分點。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2%,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連續24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之上,與我國經濟增速連續三年保持在6.7%~6.9%的態勢基本一致。制造業總體擴張有所加快,表明經濟運行的微觀動能充足,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預期不變。雖然全國各地紛紛出現降雨、高溫天氣,部分沿海地區受到臺風影響,對生產性需求造成了一定的短期沖擊,但生產性需求增長整體保持穩定。制造業和工業生產運行已經轉入平穩狀態。預計下半年工業生產會保持平穩運行,工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制造業轉型升級相關活動在下半年會更多,表現得會更顯著。
7月ICI指數回落,PMI環比下降。兩個指數走勢大體一致,長期來看,制造業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但是工業經濟發展也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一是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加快。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二是超過半數的行業增速較上月加快。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化工、建材、有色等能源原材料行業,煙草、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紡織、紡織服裝、造紙等消費品行業,電子、電氣機械、金屬制品等
裝備制造業均回升明顯;三是超過半數工業產品產量較上月增長加快。其中,服務機器人、智能電視、3D打印設備、生物基化學纖維、太陽能電池、集成電路等保持高速增長。
憂的是,一是外需低迷,出口下降。從出口重點商品看,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服裝及衣著附件和鞋類等出口降幅擴大,導致這些行業的工業品生產增速有所回落;二是受投資、房地產需求減弱影響,部分投資品生產進一步下滑。7月份,粗鋼產量同比下降4.6%,降幅較6月份擴大3.8個百分點;鋼材產量由6月份增長1.3%轉為下降1.9%;平板玻璃下降13.5%,降幅擴大9個百分點;三是部分消費品生產下降。7月份,轎車產量下降26.3%,降幅較6月份擴大14.9個百分點;卷煙產量由6月份增長1.4%轉為下降4.3%。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高端制造業,培育新動能,制造業減稅等等,是今年宏觀政策的主要發力點,制造業有望在這個政策基調下反彈發展。此外,中美貿易戰的加劇可能影響部分行業,導致企業出口與工業生產將會有所下降。
注:“成本”“產成品庫存”“稅費負擔”三個指數數值上升是指實際成本、庫存量、稅費在減少,其數值下降則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