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寧波發展智能經濟 走向新一代智能制造

作者: 2018年09月14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在這天高氣爽的美好時節,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新華通訊社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作為指導單位,由國家信息中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在這天高氣爽的美好時節,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新華通訊社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作為指導單位,由國家信息中心、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和寧波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支持的全球智能經濟峰會暨第八屆中國智慧城市技術與應用產品博覽會在9月7日寧波開幕。從到場嘉賓的演講中,中國工業報記者捕捉了此次峰會的智慧特點。
  
中國工程院原院長、院士周濟:智能制造是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是我國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抓手、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是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其誕生和演變是和信息化發展相伴而生的。從上世紀中葉到90年代中期,以計算、感知、通訊和控制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催生了數字化制造。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以互聯網大規模普及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催生了數字化網絡制造。當前,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實現群體突破融合應用,開創了智能制造的新階段。智能制造在演進發展中,可總結、歸納和提升出三種智能制造的基本范式。
  一是數字化制造,也可以稱為第一代智能制造。上世紀下半葉以來,以數字化為主要內容的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制造業,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企業逐步推進應用數字化制造,取得巨大進步。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完成數字化制造轉型,我們必須踏踏實實完成好數字補課,進一步夯實智能制造的基礎,數字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的基礎,其內涵不斷發展,貫穿于智能制造的三個基本范式,我們這里定義的數字化制造是再生第一種基本范式的數字化制造,是一種相對狹義的定位,國際上也有多種關于數字化制造的廣義定位和理論,有點像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智能社會等等。
  二是互聯網+制造,數字化網絡化制造。互聯網+制造或者數字化網絡化制造,實際上是互聯網+數字化制造,是第二種基本范式。上世紀末,互聯網技術開始廣泛應用,網絡將人、流程、數據和事物連接起來,通過企業內、企業間的協同和各種社會資源的共享。德國的工業4.0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深刻闡述了數字化網絡化制造范式,完美地提出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的技術路線。這幾年我國工業界大力推進互聯網+制造,一方面一批數字化制造基礎較好的企業,成功實現了數字化網絡化升級,另一方面大量原來還沒有完成數字化改造的企業,并行推進數字化制造和互聯網+制造的技術路線,跨越了互聯網+的階段。
  三是新一代智能制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它是智能制造的第三種基本范式,也可以稱為新一代智能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形成了新一代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的三個基本范式體現了智能制造發展的內在規律,一方面,體現著先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另一方面是融合性特征。智能制造在西方國家是串聯式的發展過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西方順序發展智能制造的三個階段,我國應發揮后發優勢,采取三個基本范式,走一條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并行推進的智能制造創新之路。一方面,我國必須堅持創新引領,直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最先進的技術,推進先進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因企制宜,循序漸進推進技術改造、智能升級。充分利用我國推進互聯網+制造的成功經驗,企業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采取先進的技術解決傳統制造難以解決的問題,扎扎實實完成數字化補課,同時向更高的智能制造水平邁進。
  
寧波市委副書記、市長裘東耀:寧波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
  寧波搶抓國家戰略機遇,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以智能經濟為主攻方向,推動高質量發展。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數字經濟、智能經濟方興未艾。寧波作為長三角南翼的經濟中心,有責任在加快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方面勇立潮頭,也有信心在推動智能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在前列。本次全球智能經濟峰會暨第八屆中國智博會聚焦數字驅動、智能發展主題,舉辦論壇、展覽、展示、創新創業大賽等系列活動。寧波按照中央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積極貫徹國家大數據戰略和互聯網+的行動計劃,在全國率先系統部署智能經濟發展和智慧城市的建設,高水平推進智能制造、智能城市、智能港航等重點領域的建設,智能經濟邁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去年全市的電子信息制造產值接近2000億元,數字經濟的發展名列全國各大城市第八位,獲得了智慧城市十大領軍城市、中歐綠色和智慧城市卓越獎等多項榮譽。
  當前,寧波正在全力打造全國智能經濟發展的示范區。我們期待與國內外的廣大企業家、專家、學者和創新人才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開展更加務實的合作,共同推動智能經濟的創新突破,共贏、共享智能經濟發展美好的未來!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高質量發展
  本次峰會以數字驅動、智能發展為主體很有意義。早在2015年國務院就提出要培育發展人工智能新型產業,2017年1月國務院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明確提出要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經濟。這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為我國智能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保障。
  目前,我國已經在理論技術、產業發展、政策體系等方面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但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7年12月制定出臺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2018年到2020年智能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大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突破應用、融合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的轉變,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是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需求為牽引,以企業為主體,推動產學研用融合協同,實施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戰略,集中優勢力量進行攻關,突破基礎軟硬件、芯片等關鍵產品的瓶頸制約,夯實產業發展的基礎。
  二是大力發展智能新興產業,強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加快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醫療影像等重點領域發展,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家居,釋放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倍增效應。
  三是深入推進智能制造,鼓勵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各環節的創新應用,培育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業態,系統提升制造裝備、制造過程、細分行業應用的智能化水平,加快產業智能化的升級。
  四是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深入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加快5G研發商用的步伐,部署建設工業互聯網、車聯網、導航網、天地一體化信息網,逐步形成智能化網絡基礎設施體系。
  五是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加強網絡平臺支付、物流等支撐能力建設,擴大信息消費的覆蓋范圍,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向消費領域廣泛滲透,持續釋放內需潛力,促進信息產業協同發展。
  六是進一步優化智能經濟發展環境,依托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和重點領域的試點示范,積極推進放管服的改變,擴大對外開放,加強財政、金融、科技、人才等政策措施的優化組合,努力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的有效協同。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史濟錫:爭創國家數字示范省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推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發展方興未艾。信息智能技術和城市、經濟、社會加速融合,給我們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和城市管理服務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正成為時代變革的必然趨勢,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成為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去年,浙江省提出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新技術為引領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截至2017年底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達1.96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38%,省企業上云的數量達到18萬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全國第三位。浙江數字經濟的發展努力按照超前的理念、創新的機制正在不斷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向縱深躍進,努力爭取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先行區和引領者。
  下一步浙江將堅定不移貫徹網絡強國、制造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發展戰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主線,爭創國家數字經濟的示范省。重點聚焦突破人工智能、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網絡安全、集成電路等領域的一批核心技術,打造數字科技創新中心,大力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以工業互聯網企業上云、智能化改造為抓手,加速創造產業數字化轉型,大力推進服務業、農業等領域的數字化發展,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新發展,培育發展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完善一批信息基礎設施,提升數字經濟發展網絡保障能力,堅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以政府數字化轉型為先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數字經濟發展的最優環境。全球智能經濟峰會暨第八屆智博會是智能經濟和新型智慧城市成果的展示、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是匯聚智慧、集思廣益、開拓視野、形成共識、共謀發展的好機會。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