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纖維新材料熱度持續 領跑攻略漸明朗

作者: 2018年09月14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投資風向釋放出的強烈信號,再一次印證了世界對于纖維新材料的一致熱衷。  反復被提及的觀點是,纖維新材料產業與新興科技和業態融合,不僅衍生了前所未有的多維發展空間,催生了未來全球制造業發展的熱點領域,亦
投資風向釋放出的強烈信號,再一次印證了世界對于纖維新材料的一致熱衷。
  反復被提及的觀點是,纖維新材料產業與新興科技和業態融合,不僅衍生了前所未有的多維發展空間,催生了未來全球制造業發展的熱點領域,亦促成了中國化纖紡織行業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的最佳契機。
  按照相關規劃,2020年,我國將初步建成紡織強國,纖維新材料的發展走向無疑是這個躍遷過程中極其關鍵的決定因素之一。
  誠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所言,以新一代智能型纖維、紗線及織物、高技術非織造材料、高性能復合纖維材料、納米及石墨烯改性纖維先進材料和再生纖維材料為代表的新領域加速突破,開辟了纖維新材料高科技、智能化和生態化發展的新局面。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帶動下,全球化纖和纖維材料產業從自身優勢出發,拓寬發展渠道,勾畫發展藍圖,中國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精準發力。
  
以全球視野探尋發展大勢 激發新動能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化纖工業見證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年產不足30萬噸發展到現在的全球第一化纖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中國化纖產業已形成品種齊全、產業鏈完整的工業體系。化纖的應用也從滿足基本衣被需求拓展到航空航天、醫療保健、安全防護、交通運輸、建筑補強和運動器材等領域。目前,化纖工業正處于自主創新加速階段,涌現出了一批創新能力強、制造優勢突出的優秀化纖企業,形成了浙江蕭山、江蘇盛澤、福建長樂等一批世界級的化纖產業集聚區。”端小平認為,40年的積淀讓行業有足夠的信心發揮潛能布局新領域,中國在纖維新材料領域大有可為。
  放眼國際,纖維新材料的飛躍勢在必行。據日本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理事長上田英志預測,2017~2025年,全球纖維年增長率為2.6%,化纖的年增長率為3.2%。纖維在非服裝上的應用需求高于在服裝上的需求,高功能纖維的需求量將大幅增加,這將為化纖帶來新的市場。他判斷,未來要把握“可持續性”和“信息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后者不僅可能改變社會結構體系,也可能改變全球纖維需求和供應結構。
  格羅茨—貝克特公司產品及研發部主管、《纖維年鑒》主編AndreasW.Engelhard分析稱,半個世紀以來,天然纖維和人造纖維市場份額形成了倒掛態勢。1970年,70%為天然纖維;2017年,70%為人造纖維。他堅信,從服裝、家用紡織品到地毯和技術最終用途的紡織應用將繼續增加;功能性紡織品將越來越多地獲得市場份額;智能紡織品技術將越來越多地滿足休閑和時尚服裝的設計需要;工業化國家的基礎建設將推動高模高強輕質纖維的發展;未來影響纖維材料的趨勢將是水、能源和節能化學產品,以及穩定增加的安全性、舒適性和性能水平。
  從中國自身的態勢來看,纖維新材料的發展契合了時代的腳步。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盛來運表示,今年我國宏觀經濟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中國經濟呈現五大趨勢性變化:經濟增長從高速檔成功切換到中高速檔,增長的穩定性和韌性增強;產業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換,工業和服務業向中高端邁進;需求結構由投資拉動為主向消費拉動為主轉變,經濟再平衡優化;發展方式由外延擴張向內涵發展轉變,新動能孕育成長;發展目標由重視經濟增長轉向更加重視民生事業發展。
  面對國際國內的諸多風險挑戰,盛來運指出,必須加快改革創新,以確定性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應對不確定性的風險挑戰。保持定力,適應經濟發展新時代新常態,牢固樹立高質量發展思維;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改革開放,為轉型升級創造良好體制機制保障;以穩應變,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
  國內外諸多因素相疊加,纖維新材料可謂迎來了最好的機遇。
  
創新融合 鋪設高質量發展路徑
  在中國纖維新材料被寄予厚望的大背景下,一場匯聚全球精英謀求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國際盛會———世界纖維新材料大會暨第24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蕭山2018)于9月初在杭州召開。
  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在會上表示,當前世界化纖行業加速調整,纖維新材料產業加速發展,中國化纖產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升級壓力,要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化纖產業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新的發展階段,王新哲對如何推進化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三品”戰略兩大戰略。二是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個性化定制制造四大新型制造方式。三是促進“兩化”融合和全要素融合兩大融合。四是推進產融合作、產教合作、國際合作三大合作。他希望中國與國際同行們攜手并進,休戚與共,創新合作模式,拓寬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層次,共享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推動全球化纖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就化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模式而言,浙江省成為一個可供借鑒的樣本。據浙江省經信委副主任諸葛建介紹,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全省規模以上化纖規模總產值1078億元,利潤57億元,實現產量1060萬噸,同步增長12%,約占全國化纖總量的43%,居首位。下一步,浙江省將堅持以控制總量、優化存量、拓展應用為途徑,推動全省化纖行業發展,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記者從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魏大慶處獲悉,化纖制造業是蕭山最大特色主導產業,也是蕭山未來擁抱工業互聯網革命的主要突破口。經過30多年的發展,蕭山化纖制造業已經擁有了上榜2017中國企業500強上市公司,全區化纖總產能達到1095萬噸,占全國化纖總量的22.2%,約占世界化纖總量的14%。未來幾年,蕭山將加快建設浙江綠色先進制造產業基地,積極培養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努力把蕭山的化纖制造業打造成世界級先進制造集群,成為浙江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示范樣本。在這個過程中,纖維新材料是一個突破口。
  
找準痛點明確核心 務實踐行綠色發展
  在纖維新材料所涵蓋的范疇中,再生纖維素纖維頗為亮眼。據悉,中國是全球再生纖維素短纖維的主要生產國與消費國。2017年,中國再生纖維素短纖維的產量為363.8萬噸,在全球該行業中的占比約為66%。
  近10年來,以一批龍頭企業為引領,我國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持續通過更新生產裝備、加大技術改造與節能環保投入,使行業的噸產品綜合能耗、水耗持續下降,全硫回收率逐步提高,但離理想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
  為了找準行業痛點,樹立全行業更負責任的社會形象,《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三年行動計劃》日前正式發布。據介紹,發布《三年行動計劃》的“綠色發展聯盟”是一個致力于推動中國乃至全球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的公共組織,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聯合我國11家再生纖維素纖維企業于今年3月在上海成立。其11家成員企業目前的產能約占全球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總產能的50%,環保水平均達到了工信部2017年發布的《粘膠纖維行業規范條件》中的要求。
  根據該計劃,我國將通過三年的提升,在2020年底前,推動“綠色發展聯盟”企業平均水平與“十三五”初期紡織行業平均水平相比綜合能耗下降10%,新鮮水消耗下降31%,全硫回收率提升7%,建立一個行業間互相監督、互相促進的綠色發展公共交流平臺,掌握并定期公布行業的節能環保現狀,針對性提出行業綠色發展行動目標及路徑,督促聯盟企業提升環保績效,使聯盟成員企業達到全球領先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水平,引導全球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最大程度降低產品及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
  據介紹,該行動計劃的核心宗旨是致力于引導、促進聯盟內的成員企業切實貫徹落實各類環保標準,在節能降耗指標等方面與國家相關標準同步,甚至是超越國家標準,在綠色發展方面向著全球領先的目標邁進。這是行業建立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體系,促進紡織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引導和推動產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主動選擇。
  業內人士指出,這將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全產業鏈對再生纖維素纖維產品的認知,繼續擴大其應用市場,并有利于在全球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中形成中國自主的“產銷監管鏈認證體系”,向全球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發出“中國聲音”。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