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污染防治攻堅戰疊加鄉村振興戰略,農村污水處理正邁入下半場。據住建部數據,2016年,中國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行政村比例僅為22%,遠低于城鎮污水90%以上的處理率。也正基于此,一個逾1000億級體量的治水空間應運而生。
![](http://img50.chem17.com/9/20180914/636725137984338602250.png)
當鄉村振興吹響“生態宜居”的號角,農村污水處理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環;
當城市水污染控制為主導轉向農村面源污染控制,農村污水處理市場也將更具想象空間。
2018年,全國逾58萬個行政村的污水處理已成為環境污染治理領域的主戰場。一系列政策政策加快落地: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曾明確,今年將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隨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提出,中西部有較好基礎的地區,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管控。
頂層設計之下,各地農村污水治理步伐也在加快。其中超過18個省份陸續出臺了有關農村污水治理的政策,并制定了明確的目標。誠如近日發布的《廣東省水污染防治攻堅戰2018年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年底珠三角基本實現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天津市則印發了《天津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八個作戰計劃的通知》,2020年底前規劃保留村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對375個建制村實施環境綜合整治。
權威媒體近期在湖南、河北、江蘇等多地調研時也發現,農村公共設施建設普遍存在“重建輕管”現象,很大一部分設施建設結束后都沒有運營,成了“曬太陽”工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暉曾做過測算:一戶農民家庭污水處理裝置建設費用需要1萬元,據此粗略計算還需投入1.6萬億元。如果按照城市污水處理項目的思路,約定基本水量作為最低水量進行費用支付,社會資本和地方政府都會面臨較大風險。
目前村鎮污水治理領域缺乏治理標準,很多地方套用城市標準。而污水處理廠好比心臟,管網好比血管,沒有四通八達的血管配套,污水根本就輸送不來,更別提治理。從成分上來說,除了村民的家庭生活污水外,污水中還常常混有垃圾堆放產生的滲濾液和高濁度雨水徑流等,水質成分復雜。同時,不同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水質也存在較大差別,要求處理技術具備靈活性。反之技術“水土不服”,再加上缺少懂行的技術人員,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后期很難維護,設施自然也就閑置了。
難題不少,前景亦廣闊。與城鎮污水治理領域已接近飽和狀態相比,農村污水治理市場仍存在巨大的需求。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有近257多萬個自然村,每年產生污水90多億噸。截至2016年末,我國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僅為18%左右,要達到“2020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最低為60%”的目標要求,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這也意味著在環保督察和專項行動持續加碼、打好“碧水攻堅戰”等背景下,后“十三五”時期預計市場空間剩余1200億。
據桑德集團測算,我國農村污水治理2020年產值將超過827億元,處理率達到30%。“目前,西部地區大多數的鎮和絕大多數的鄉都缺少污水處理,這也是下一階段投資的重點。”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包括碧水源、先河環保、環能科技在內的水環境治理中堅力量早有布局。僅在2018年前5個月,共有近20個投資額超4.87億的村鎮污水治理項目釋放,累積投資額度接近170億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政策的重點將是建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經營管理的長效機制。”農業農村部即將組織開展第二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督導調研,其中在垃圾和污水治理、長效管護機制建立等方面要推介一批可學習、可復制的經驗和模式。據了解,下一步相關職能部門也將制定主要涉及流域治理和農村環境治理領域,支持政策或將包括以財政手段鼓勵增加環保投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