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工儀器網 市場分析】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制藥機械企業的拼搏奮斗,如今我國制藥機械行業取得了新的突破,其不僅規模做大了,而且技術水平也得到顯著提高,一些藥機產品甚至達到了國際水平。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制藥
機械設備行業一直存在“大而不強”的窘境。那么這種窘境該如何突破?專家表示,我國制藥
機械設備行業需要從強化基礎科研;推動質量標準建設;加強品牌培育;促進智能制造發展等多個方面入手。其中過硬的質量是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由大變強的根基。而對于制藥機械質量的提高與保證更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推動質量標準制定
“無規矩不成方圓”,標準對于制藥機械設備行業來說是質量保證的基礎。據了解,近年來,國家對制藥機械設備行業標準建設也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國家GMP標準的不斷提高,藥機企業對各個環節要求更嚴格。
如根據GMP標準,制藥機械在設計與安裝過程中應符合藥品生產及工藝的要求,易于清洗、消毒或滅菌,便于生產操作和維修保養,能防止差錯和交叉污染;設備的材質選擇應嚴格控制,與藥品直接接觸的零部件應選用無毒、耐腐蝕,不與藥品發生化學變化或吸附藥品的材質等。
標準的有效建立以及合理實施,可有效保證制藥機械設備的質量,從而使藥品生產各個環節的質量得到更好的保證,對于藥品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有業內指出,從目前來看,我國制藥機械設備行業的標準還并不完善,業內期待更加完善的標準出臺。
“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加強制藥機械行業質量標準建設,加大標準實施力度,這是制藥機械實現由大變強的重要基礎。有專家表示,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國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將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力爭領軍制藥機械設備國際標準的發展趨勢,同時標準與質量工作還需與時俱進。
弘揚工匠精神提高制造質量
既然標準已經建立,那么制藥機械設備企業就應該規行矩步,嚴格按照標準制造。業內人士李先生表示,提高制藥機械設備質量,實現藥機行業由大變強,少不了質量標準的建設,但同時也離不開那些能工巧匠。正因為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深耕于自己的崗位,為讓產品符合標準要求,他們精益求精,力爭讓誤差減少到零。“蛋殼刺破膜不破”,這種高精度的操作,制藥機械行業同樣也亟待需要。
提高制藥機械設備質量,工匠精神占據重要地位。“只有擁有良好的制藥設備,生產出的產品才能具備均一性和穩定性,藥物安全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證。”有行業人士表示,結合工匠精神,制藥機械設備行業才能更好的提高工藝。
據了解,在制藥生產過程中,包括投料、攪拌、混合、加熱、冷卻、輸送、離心、萃取、結晶、過濾、灌裝等每一個環節,做到精湛安全,藥品質量和療效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證。因此藥機產品每一步都做到技術精湛才能更受客戶認可。
“所謂工匠精神就是對經手的每一個零部件負責,加工出它們的特點,賦予其生命。”某企業的一名工匠在采訪中表示,“我國如今雖然是制藥機械大國,但是并不是強國,我們應該嚴格按照標準,并在自己的崗位不斷磨練,不斷攻克技術難關,創造新的加工方法,實現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百分之百。”弘揚工匠精神提高制造質量,是我國制藥機械由大變強的精神支撐。
加大質量檢查力度
質量標準日益完善,操作精度越來越精準,這樣就能使制藥設備質量得到充分保證了嗎?其實不然,“漏網之魚”往往是存在的。為確保藥機質量萬無一失,加大質量檢查力度刻不容緩。
加強產品質量抽檢力度,這也是藥機產品質量保證的重要方面之一。“制藥機械設備行業是一個對技術要求,對精度要求非常高的行業,稍有不慎,都會造成產品的不合格,因此,為確保制藥機械設備質量更高,性能更穩定,加強產品質量抽檢力度,加大標準的實施力度,這是不可少的。”有業內人士表示。
編后語
醫藥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制藥設備質量的保證與醫藥產業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制藥設備行業無論是在設計、生產,還是在標準建設以及質量抽查等各個環節都不容忽視。我國制藥設備行業實現由大變強,質量提升是基礎,為提升設備質量,國家以及企業需從多方面著手。
如今我國醫藥行業正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數據統計,2018年1-6月,醫藥
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5%,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4.4%,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給上游設備行業帶來了機遇,另一方面也對其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制藥機械設備企業加強產品質量建設,不僅是由大變強的基礎,更是一種責任,是保證人們身體健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