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8月31日,國網江蘇電科院專業人員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中查詢客戶用電信息,與以往不同的是,系統中顯示的不再只是用戶的每日凍結電量,而是按家庭電器類別劃分的各類家電的話單式分時用電詳情。
這是省電科院開發的國內首套具備用電負荷辨識功能的智能電能表在江蘇電網成功試用后帶來的變化。這類全新的電量數據稱為“居民用戶用電負荷辨識”信息,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查詢到自家空調、熱水器、電飯煲等家電的開啟時段、功率大小、用電量等詳細情況,從而了解家庭能耗特點,指導科學合理用電。
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居民用戶對精準精益用能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但是目前,電網公司只能向用戶推送每天的家庭總用電量信息,難以入戶監測主要電器的用電情況,無法為用戶提供進一步的家庭能效評估、家電工況獲取等精細化用能服務。
為此,江蘇電科院積極開展居民用戶用電負荷辨識智能電能表研發工作,聯合國內表計生產廠商、高校專家學者,經過算法仿真研究、家電負荷特征庫構建、負荷辨識硬件架構設計、數據采集方案制定、主站功能模塊開發應用、實驗室全性能試驗及負荷辨識功能檢測等階段,成功研發出國內首套具有居民用戶負荷辨識功能的智能電能表。
該款電能表在完成常規電能計量的同時,將分析用戶家庭進線處的電壓電流等負荷信息,通過多維度負荷特征提取、負荷類型辨識匹配等環節,智能識別用戶家庭內電器類型、啟停時間及分時用電量。與傳統的用戶負荷監測分析需入戶安裝專用終端、采集傳感器等不同,用電負荷辨識智能電能表在不影響用戶生活、不改變現有電能采集架構、不改變電能表外觀的前提下,“足不入戶”實現居民用電設備組成和能耗全時段精確辨識,具有運維簡便、投資成本低、信息安全性強等優勢。
目前,居民用戶用電負荷辨識智能電能表已在南京試掛運行,并通過手機APP、調查問卷等方式與用戶開展互動,驗證電能表識別的電器用電信息與用戶真實用電情況是否一致,為提升負荷辨識精度、開展小功率電器辨識等提供數據支持。
下一步,該項技術將在蘇州等地進一步擴大試點應用規模,并依托居民用戶的海量用電負荷辨識數據,為客戶提供節能診斷、用電安全隱患辨識、電器性能評價等增值服務,實現電能表非計量功能在新型營銷業務領域的深化應用,助力用電負荷數據服務智慧家庭新生活。
(原文標題:您家電器怎么用,“聰明電表”全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