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季度以來,異丁醇經歷了多次急漲急跌走勢,但每次均依賴較強的基本面支撐化險為夷,市場一度形成了異丁醇“下跌即抄底”的共識。進入8月下旬之后,異丁醇再度轉而走弱,面對下游增塑劑DIBP行業開工走低和供應持續增加的利空,異丁醇逐漸進入無序下跌模式。截至9月4日,華東異丁醇出罐價為7800-7850元/噸,送到價格較低,其中山東和四川貨物牢牢占據低價,市場仍對其持有較強的看空預期。
本次下跌與前幾次觸底反彈走勢有什么異同點呢?這次還能和前幾次一樣化險為夷嗎?帶著上述問題,我們對年內異丁醇走勢進行回顧并發現——8月下旬至今,國內異丁醇所出現的下跌走勢固然與關聯產品正丁醇拖累有關,但是走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自身基本面及市場預期變化導致的。本次下跌的風險系數依舊在不斷增大,另外轉弱趨勢的不可逆轉性正在逐步得到加強。
首先,關聯產品正丁醇持續下行導致異丁醇預期偏空的最大根源。通過前面文章的分析,我們了解到異丁醇關聯產品主要涉及到正丁醇和異丁醛。雖然近期異丁醛走勢相對堅挺,但另一個關聯產品正丁醇不論是從信心還是從比價替代特性方面均能對異丁醇形成了較強的拖累效應。
通過對上圖觀察得出,在2017-2018年區間,常態情況下正丁醇略高于異丁醇。通過對近期的市場監測顯示,正丁醇率先走弱對異丁醇形成較強的打壓。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近期異丁醇持續走弱的風險主要來自于自身供需矛盾激化。進入8月份之后,國內異丁醇供應量逐漸恢復,通過卓創資訊對國內異丁醇產量的監測來看,包括四川石化、兗礦等多套裝置負荷均提升至高位,8月份國內異丁醇產量提升至1.15萬噸左右。雖然安慶曙光、齊魯石化、魯西化工和山東利華益短暫減產,但從中長期來看,供應恢復至高位的預期依舊較強。
另外,中海殼牌作為新增產能,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在投產之后對包括西南、華北和進口貨源展開了強力“擠出”,華東、華北、華南三地共振式下跌成為市場波動的主要特性,上述通過對國內異丁醇行業開工率統計中已經明顯顯現出來。
港口庫存方面的消化速度較明顯的反映出需求端的好壞。8月中下旬以來,異丁醇下游需求端表現偏弱,港口庫存不降反升。根據卓創資訊對華東主港庫存數據監測來看,在7月份達到最低水平之后,華東港口異丁醇庫存便進入緩慢回升階段,上述現狀與國內需求、開工以及進口量遙相呼應。根據我們對后期進口貨商談監測情況來看,預計9-10月份異丁醇整體進口量將維持正常水平。在上述背景下,異丁醇國產量提升或成為誘發未來供需失衡的導火索。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