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煤化工戰略價值顯現
作者: 2018年08月29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近期在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采訪了解到,經過多年的奮力攻關,我國現代煤化工技術日漸成熟,成功打開煤炭變為油、天然氣、烯烴、乙二醇等各種化工品的魔方,蹚出一條替代石油、煤炭潔凈高效利用
近期在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采訪了解到,經過多年的奮力攻關,我國現代煤化工技術日漸成熟,成功打開煤炭變為油、天然氣、烯烴、乙二醇等各種化工品的魔方,蹚出一條替代石油、煤炭潔凈高效利用之路,戰略價值正在顯現。
技術飛躍式發展
在鄂爾多斯市,目前以煤炭生產柴油、石腦油等油料和天然氣、甲醇、烯烴(乙烯、丙烯等材料)、乙二醇等化工品的技術已經成熟。
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鎮附近,矗立著一座酷似煉油廠的大型工廠,這是全球首條、也是目前唯一一條煤直接液化制油工業化生產線,自興建以來就備受國內外關注。
記者了解到,這條百萬噸級的由神華集團投資上百億元興建,2011年起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從附近煤礦運來的洗精煤先被制成粉末,然后進入長1.2公里的生產線進行催化等處理,24小時后,就生產出了如礦泉水般清澈的柴油和石腦油、液化氣等產品,魔幻式的變化令人驚嘆。
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副總工程師胡慶斌說,進入新世紀,神華集團聚力研發煤制油等煤炭潔凈利用技術,自主開發出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成套技術和催化劑。截至2017年底,公司已獲煤直接液化技術發明專利108項,核心技術已獲美國、俄羅斯、歐盟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利授權。
該條生產線于2008年底試產成功,隨后逐漸實現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去年共生產柴油等產品86萬噸。生產線設計的單個運行周期為310天,近兩個運行周期分別為420天和410天,顯示出技術趨于成熟。目前,第二、第三條生產線的建設計劃正在推進之中。
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等現代煤化工技術也不斷躍進。坐落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內的匯能2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是我國批準的第二個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2015年以來,年產4億立方米的一期工程實現安全、穩定、長周期、滿負荷和運行,今年5月年產16億立方米的二期工程也開始建設。
“國內天然氣市場需求旺,項目投產以來,液化天然氣供不應求。”內蒙古匯能煤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強說,該公司聯合國內眾多科研機構,突破了以動力煤合成天然氣的化工技術難題,合成天然氣的甲烷含量可達97%,液化天然氣純度達99.9%,每1000立方米天然氣耗煤約2.2噸,耗水不足7噸,均優于最初的設計值。
除了替代石油化工的產品,以煤炭制取石墨烯、碳纖維等新材料的技術也不斷取得新突破。
2013年以來,新奧集團開發出用低熱值煤提取石墨烯的技術,一期1000噸石墨烯生產項目于今年3月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動工建設。項目總經理曲波說,3噸低熱值煤可提取1噸石墨烯粉體,一期工程預計在今年8月投產,將填補我國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
易高(內蒙古)煤化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兩年中試,成功研發出從高溫煤焦油中提取碳纖維、超級活性炭材料等產品的技術,首期年產1萬噸的生產線于今年4月在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動工,計劃今年11月投產。
油、氣、烯烴、復合材料……一些企業負責人和專家們說,現代煤化工技術突飛猛進,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技術突破和項目投產。
產業規模壯大
記者調研發現,在國家級示范項目的帶動下,過去幾年里,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等現代煤化工產業規模日益壯大,呈大型化、鏈條化、集群化發展態勢。
去年底,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境內的中天合創煤炭深加工國家級示范項目全面投產,該項目總投資500多億元,每年可轉化煤炭800萬噸,設計年產360萬噸甲醇、137萬噸烯烴,目前是我國最大的煤炭化工一體化項目。
內蒙古伊泰集團是國內最早進軍煤制油領域的煤炭企業之一。2002年以來,伊泰集團聯合中科院、神華集團、潞安集團合資成立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開發出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和高效催化劑,所建的16萬噸/年煤間接制油工業化示范項目自2009年試產成功以來,已經成功運營9年,而且近幾年經過技術升級,該示范項目的年產能已經提高到20萬噸。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