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監測顯示,自2017年9月下旬以來,我國甲醇期貨持續貼水,最大值達-885元/噸,雖然在2018年3月上旬附近有所回歸(在-122元/噸左右),但隨著現貨價格的持續大幅走高(國內超500萬噸及國外800萬噸左右的甲醇裝置集中檢修等因素影響),貼水幅度再次被拉大,直到8月中旬,在人民幣嚴重貶值(據監測顯示近4個月貶值近10%)、甲醇及相關企業庫存不高、港口庫存長期低位、環保對焦化企業限產、江蘇斯爾邦等需求恢復以及冬季限氣等較多利好因素集中刺激下,我國甲醇期貨結束了首次長達11個月的貼水時代,且相關性較高,達0.9以上。
接下來,首先要繼續關注中美貿易戰對關稅、匯率等方面的影響,同時關注對伊朗制裁的情況以及港口與東南亞等國的套利情況,這些都將影響到我國甲醇進出口格局的變化。其次,要關注港口的累庫情況,值得中宇提醒的是,我國港口庫存已經從5月底開始逐步增加,目前總庫存已經突破60萬噸,創今年3月份以來新高。再次,上下游企業檢修基本結束,目前多數處于恢復期,且下游企業目前對高價有所抵觸。另外,后期宏觀政策及資金動向或直接影響我國甲醇期貨走勢。綜上,短線看我國甲醇基差變化或不大,聚焦以上因素的變化。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