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廢液處理原則:分類收集、集中處理、定期檢查、定點貯存、安全排放等原則。化學試驗室對于收集廢液這一環(huán)節(jié)必須根據廢液的性質來進行回收。并且做到有專人管理這些收集來的廢液,并且把每一種廢液都用專門的容器來盛放,盡量避開熱源、光源,遠離火種,放到人們一般接觸不到的地方,并且貼上標簽表明這種廢液的詳細情況以便后來的人進行確認。
廢液處理方法:
1、 無機酸類:將廢酸慢慢倒入過量的含碳酸鈉或氫氧化鈣的水溶液中或用廢堿互相中和,可用PH計或PH試紙測試PH值在6-9之間后方可排放。
2、 氫氧化鈉、氨水:用6mol/L鹽酸水溶液中和,使PH值在6-9之間。
3、 含氰廢液:加入氫氧化鈉使pH值在10以上,加入過量的高錳酸鉀(3%)溶液,使CN- 氧化分解。如含量高,可加入過量的次氯酸鈣和氫氧化鈉溶液。
4、 普通簡單的有機廢液: 如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可直接倒入廢液桶 中,廢液桶盡量不要密封,不能裝太滿(3/4即可)。
5、 有特殊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倒入另一個廢液桶內立即封蓋,統一處理。
6、重金屬廢液:可根據重金屬的化學性質調節(jié)不同PH值,再加入沉淀劑比如硫化鈉讓重金屬沉淀,靜置24小時,再將上清夜轉移到另外一個容器中,調節(jié)PH值在6-9之間方可排放。重金屬沉淀收集到廢液桶中,貼好標簽,交于當地危廢處理中心。
廢液處理注意事項
實驗室廢液不同于工業(yè)廢水,實驗室廢液的成份及數量穩(wěn)定度低,種類繁多且濃度高。所以,實驗室廢液處理的危險性也相對增高。
有關處理時,一些應注意事項敘述如下:
1.充分了解處理的方法:
實驗室廢液的處理方法因其特性而異,任一廢液如未能充分了解其處理方法,切勿嘗試處理,否則極易發(fā)生意外。
2.注意皮膚吸收致毒的廢液:
大部份的實驗室廢液觸及皮膚僅有輕微的不適,少部分腐蝕性廢議會傷害皮膚,有一部份廢液則會經由皮膚吸收而致毒,最著名的例子則為高雄縣大樹鄉(xiāng)造成二人死亡之苯胺廢液。會經由皮膚吸收產生劇毒的廢液,于搬運或處理時需要特別注意,不可接觸皮膚。
3.注意毒性氣體的產生:
4.注意爆炸性物質的產生:
實驗室廢液處理時,應完全按照已知的處理方法進行處理,不可任意混咱其他廢液,否則容易產生爆炸的危險。一些較易產生爆炸危害的混合物列舉如下:
a.迭氮化納與鉛或銅的混合。
b.胺類與漂白水的混合。
c.硝酸銀與酒精的混合。
d.次氯酸鈣與酒精的混合。
e.硝酸與醋酸酐的混合。
f.氧化銀、氨水、酒精酸種廢液的混合。 其他一些極容易產生過氧化物的廢液(如:異丙醚),也應特別注意,因過氧化物極易因熱、摩擦、沖擊而引起爆炸,此類廢液處理前應將其產生的過氧化物先行消除。
5.其他應注意事項:
實驗室廢液因濃度高,易于處理時因大量放熱火反應速率增加而致發(fā)生意外。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再處理實驗室廢液時應把握下列原則:
a.少量廢液進行處理,以防止大量反應。
b.處理劑倒入時應緩慢,以防止激烈反應。
c.充分攪拌,以防止局部反應。 必要時于水溶性廢液中加水稀釋,以緩和反應速率以及降低溫度上升的速率,如處理設備含有移設裝置則更佳。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