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稱,美國將在11月對伊朗實施原油制裁之前,說服其他國家把伊朗原油進口削減最高100萬桶/日,也就是降低50%。此前特朗普還強硬的表示要伊朗原油零出口。預計伊朗原油可能會削減70至100萬桶/日。雖說這個數字比零出口好很多,但伊朗去年平均每天原油出口約為210萬桶,即使是削減50%也會給高度依賴原油出口的伊朗帶來巨大的經濟沖擊。
在5月份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后,就重啟了對伊朗的制裁。并要求其他國家降低伊朗原油的進口,甚至做到伊朗原油零進口。也就是說,美國要把伊朗原油銷售量降低100%。牽頭游說各國停止進口伊朗石油的美國官員BrianHook曾在7月份表示,美國的目標是要將伊朗原油銷售的收入降至零。美國此前還威脅各國,誰要是在11月4日之后還進口伊朗原油,就對該國進行制裁。
特朗普失去了歐盟的支持
其實早在2011年,伊核協議簽訂之前,奧巴馬就對伊朗實施了最為嚴厲的制裁。盡管當時奧巴馬有歐盟的支持,在當時還是花了不少時間才實現削減伊朗原油出口的目標,最后伊朗有120萬桶/日左右的石油未能進入全球市場。現在特朗普要制裁伊朗,說沒有難度是不可能的。畢竟奧巴馬有歐盟支持還花了那么長的時間,這次特朗普已經失去了歐盟的支持。
歐盟外交委員莫蓋里尼、英法德三國外長亨特、勒德里昂和馬斯共同譴責美國制裁伊朗。在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后,歐盟、中國、俄羅斯以及伊朗繼續遵守相關協議。該協議確保伊朗只能和平利用核能。美國對伊朗制裁措施8月7日起生效,與伊朗有生意往來的歐洲企業也將受到懲罰。
歐委會認為,美國對歐洲企業實施的“次級”制裁屬于非法。美方禁止歐洲汽車制造商、銀行和能源企業與伊朗做生意,若違反這一禁令,它們在美財產就將被沒收;與在伊朗活動的歐洲企業有商務關系的美國企業也將被罰。
對此,歐盟出臺了所謂的“阻斷法令”,抵抗美國制裁。新的法律——歐盟最新版“阻斷法令”于8月7日生效。該法律保護與伊朗進行合法交易的歐洲企業不受美國制裁的影響。“阻斷法令”禁止歐盟企業遵從美國的制裁令,讓這些企業得以自這類懲罰造成的傷害獲得補償,而且任何外國法庭對它們作出的不利判決都無效。歐盟還警告稱,順從美國制裁的公司可能會受到歐盟的制裁。
因此,分析師認為,11月4日這個最后期限實際上可能只會開啟一個更長的談判周期。華盛頓咨詢公司ClearViewEnergyPartners的主管KevinBook表示:“美國或其對立方都不想在談判中放棄任何一個在下輪談判中有用的籌碼,造成了目前僵持不下的局面。”
美國無法說服中國削減50%的伊朗原油進口
雖然韓國已經減少了伊朗原油進口,但還有很多國家美國還要花很多精力去說服。印度和中國占據伊朗石油出口近50%,并且,在上一次的伊朗制裁中,印度和中國就是為數不多繼續購買伊朗石油的國家。而且經過上一次的伊朗制裁,中國已經有絕招可以繞開美國繼續購買伊朗的石油。印度也在增加伊朗石油進口,但該國也在增加美油的進口。彭博則認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有可能會在9月初與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一同前往印度訪問時向印度官員施壓,要求印度削減伊朗進口。
就連一向對美國比較“尊重”的日本,也表示會跟美國商議,繼續進口伊朗石油。
美國國務院目前拒絕證實這一目標下降50%的傳言,但一名官員表示,當前的目標仍然是盡快將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此外,美國正在與世界各國的官員會晤,以闡明美國的計劃。該官員還表示,美國政府準備根據具體情況給各國提供豁免。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