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期貨市場在鋼鐵行業影響力日益加深,以期貨價格為基準的基差貿易模式在行業內逐步推廣。8月6日,大連商品交易所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北京聯合舉辦河鋼集團北京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河鋼集團”)、嘉吉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嘉吉公司”)基差貿易簽約儀式暨鋼鐵原料基差貿易座談會。
相關嘉賓表示,基差貿易已成為當前國際大宗商品貿易的重要趨勢。該模式具有鎖定成本或利潤的優勢,滿足貿易雙方靈活多變的談判需求。企業可結合實際情 況,擇優成為基差制定方或點價方,選擇靈活的點價期與交貨期,促進全產業貿易模式優化和完善,為鋼鐵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利用期貨工具拓展經營模式提供了新 路徑。
河鋼集團、嘉吉公司開展基差貿易
近年來,鋼鐵產業鏈企業已積極參與到期貨市場。在大商所的支持下,一些鋼鐵企業開始探索利用煤焦礦期貨工具確定原料采購價格。此次河鋼集團、嘉吉公司達 成200萬噸鐵礦石基差貿易的總體框架協議,在今年7至12月先開展60萬噸貿易,正是鋼鐵行業探索新貿易方式的有益嘗試。
根據合作協議,雙方以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加上基差的方式確定每月貿易價格。“綜合考慮不同港口之間的價差因素,我們確定連云港交貨的基差為-10元/噸,唐山港交貨的基差為-5元/噸。”嘉吉公司鐵礦石實貨交易負責人沈海平說。合同簽訂后,嘉吉公司參考市場行情及自身貨物庫存,適時在鐵礦石期貨市場建倉。河鋼集團提出點價要求后,由嘉吉公司在期貨市場進行相應對沖操作,完成點價業務。
記者了解到,作為目前國內鐵礦石市場規模最大的基差貿易簽約,此次合作采取“定量不定價”的方式,約定每月交貨量和點價方式。同時,買方有足夠長的點價 時間,便于靈活把握點價時機。在有利的行情下,買方不僅可以在近月點價,還可以直接鎖定遠期交貨價格。例如,8月底鐵礦石遠月合約價格下跌,買方可直接點 價確定遠期交貨價格。
“從實際效果看,河鋼集團于7月末完成首筆點價交易,利用當前美元匯率高、以美元計價的長協貨物價格高于港口現貨價格的機會,通過銷售美元長協貨物,基差點價回購港口現貨,降低采購成本200余萬元。”河鋼集團副總經理劉鍵介紹。
嘉吉公司總裁劉軍表示,基差貿易為每個具有不同經營特點、生產規模、地理位置和風險承受能力的鋼鐵企業,提供定制化的風險管理服務。對于貿易商而言,嘉 吉公司在點價過程中也獲得了較好的收益。“我們對貿易模式進行了創新,在期現基差較大時,采取在期貨遠月合約做空單、在港口上買現貨的方式。比如,某日鐵 礦石1901合約價格漲到510元/噸,同日某港口現貨價格只有490元/噸,此時進行上述操作,相當于鎖定了20元/噸的基差。而河鋼集團點價時,可能 只有5元/噸的基差。河鋼集團享有基差收窄的好處,我們享有基差擴大的好處,也就是說,通過基差貿易將現貨市場風險轉嫁到了期貨市場,實現共贏。”沈海平 說。
基差貿易助力企業風險管理
據了解,當前鋼鐵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行業規模日趨增長,生產工藝越發標準化。一些技術突破很容易被其他企業復制,其對生產經營起到的作用和影響逐步縮減。在此背景下,原料成本的控制和風險管理對經營結果的影響不斷凸顯。
而基差貿易能夠有效管理市場風險,對貿易雙方都具有明顯優勢。“基差貿易為賣方鎖定銷售價格、進而鎖定利潤,同時也提供新的銷售途徑;對買方來說可以有效避免了基差風險,利用期貨價格波動特點獲得當日低價,有效降低采購成本。”本鋼國貿期貨貿易部副部長孟純指出。
“目前鐵礦石貿易格局變化較大,一次性的大量采購會面臨較大的價格風險。利用基差貿易方式進行小批量、分散的點價采購,可以降低一次性采購的風險。”山鋼集團國際貿易公司總經理李強篤說。
同時,相較于傳統的場內套保,基差貿易模式更貼近現貨貿易習慣,更易于鋼鐵企業理解和操作。具體體現在:一方面,基差貿易合同與普通現貨合同類似,不涉 及保證金的問題,在企業內部合規、審核方面壓力更小,對于鋼廠來說更簡單易懂。另一方面,基差貿易使鋼鐵企業可在不直接參與期貨的情況下利用期貨價格。河 鋼集團和嘉吉公司合作中,相當于嘉吉在做期貨頭寸,河鋼集團既不需要期貨開戶也不需要交保證金,只是利用期貨價格決定最終采購價。
此外,據寶鋼股份采購中心原料一部總經理袁濤介紹,雖然基差的確定涉及到匯率、港口價差、品質價差和時間差等多方因素,但相比期貨價格,實體企業對于與自身業務相關的基差把 握程度更好。他還指出,基差交易是給鋼廠或行業參與者提供新選擇,具體采用基差貿易或其他衍生工具需要結合自身的業務,包括風險制度設計、具體體系設計 等。
華菱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志剛還指出,華菱鋼鐵之前在焦炭等品種嘗試開展了基差交易。下一步,企業將結合實際經營訴求,進一步強化期貨學習,更好地拓展上下游套保 業務。首鋼國際貿易工程公司礦產資源事業部丁曉佳表示,公司長期關注期貨市場,尤其在市場波動較大時,公司避險需求強烈,后續會繼續跟蹤和研究基差貿易。
深度服務鋼鐵行業
為鼓勵相關產業企業嘗試和利用基差貿易模式,2017年,大商所在黑色品種推出基差貿易試點,完成5個試點項目落地,覆蓋22萬噸鐵礦石和1萬噸焦炭。 參與試點的8家實體企業具有行業代表性,涵蓋了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貿易企業、焦化企業和鋼鐵企業等多種類型,試點中均以基差貿易替代原有的長協或一口 價,并進行相應的風險管理。2018年,大商所進一步加大試點工作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擴大基差貿易的影響力。
大商所副總經理朱麗紅在簽約儀式致辭中表示,作為全球唯一采取連續報價、實物交割的鐵礦石衍生品,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價格更為公開、透明和連續,為在國際鐵礦石貿易中開展以期貨價格為基準的基差貿易奠定了基礎。
她指出,此次河鋼集團和嘉吉公司的合作是大型鋼鐵企業和國際大型貿易商在鐵礦石基差貿易上的重要嘗試,將在國際鋼鐵行業和衍生品市場產生示范效應。未來 大商所將繼續推廣基差貿易和場外衍生品業務,希望更多實體企業利用好基差貿易,進一步管理市場風險,助推鐵礦石貿易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5月4日,鐵礦石期貨正式啟動引入境外交易者業務。“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后,境外客戶將持續參與鐵礦石期貨市場,形成更為公開、透明和 有效的期貨價格。”中鋼協副秘書長王穎生表示,2016年鋼鐵產業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至今,鋼鐵產業已進入良性發展階段,為下一步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 障。此次合作將為在更多品種推廣基差貿易提供重要參考,進一步服務全球實體企業。
馬鋼股份公司市場部副總經理朱付林則表示,隨著鐵礦石期貨逐步走向國際化和規范化,產業企業對期貨價格的接受程度會越來越高。
對期貨公司而言,基差貿易已成為轉型發展的重要推手。“近年來實體經濟對于市場風險的認識和管理需求不斷提升,對避險工具的選擇逐步從期貨到期權、從場 內到場外,對多元化風險管理方案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銀河期貨總經理楊青介紹,期貨公司應思考在資源配置、人才培養和業務發展模式方面如何適應市場變化, 利用場外衍生品業務實現轉型發展。(來源:中國證券報)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