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美國貿易代表聲明稱擬將加征稅率由10%提高至25%.對此,商務部3日晚間一連發了三個公告,針對美方加征關稅的行為作出回應,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5%不等的關稅。清單中涉及到化工產品中,芳烴類產品,如甲苯、對二甲苯、鄰二甲苯,另外異丙醇、甲醇、乙苯等產品赫然其中,屬于被加征25%稅目商品。
背景
8月2日美國貿易代表聲明稱擬將加征稅率由10%提高至25%.美方背離了雙方多次磋商共識,單方面再次升級了貿易摩擦,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破壞全球產業鏈和自由貿易體制,實質性損害了我國國家和人民利益,也將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對此,商務部3日晚間一連發了三個公告,針對美方加征關稅的行為作出回應,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5%不等的關稅。
清單中涉及到化工產品中,芳烴類產品,如甲苯、對二甲苯、鄰二甲苯,另外異丙醇、甲醇、乙苯等產品赫然其中,屬于被加征25%稅目商品。
今天我們選幾個重要產品來分析一下,此舉對未來國內市場將帶來什么影響?
首先甲苯/二甲苯:進口量縮減、亞美套利持續關閉,此舉對國內市場影響不大。
一方面近幾年我國芳烴產能不斷擴大,自給能力進一步加強,甲苯、二甲苯進口量基本呈現逐年縮減的趨勢。近年來,甲苯以及二甲苯美國至中國的進口量極少。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甲苯進口總量約50.9萬噸,其中從美國的進口僅0.48萬噸,占比僅在0.9%.二甲苯方面,混合二甲苯異構體我國基本無進口量,二甲苯2017年我國進口總量約41.9萬噸,來自美國的進口量僅19噸,基本可忽略不計。進口主要鎖定在亞洲地區,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
另一方面,從中美套利關系來看:理論上亞洲甲苯存在至美國的套利機會,但美國甲苯至中國套利機會渺茫。
2017年至今,除2017年2月份亞洲甲苯價格低于美國之外,其余時間美國甲苯價格均高于CFR中國價格。2018年上半年部分時間段,美國甲苯價格甚至較CFR中國高出100美元/噸以上,套利窗口持續關閉狀態。年內美國甲苯、二甲苯與歐洲之間套利活動相對較多,兩地間套利窗口經常性開啟,尤其上半年,歐洲甲苯、二甲苯出口至美國量較多。美國上半年供應吃緊以及歐洲需求不佳是促使兩地間貿易往來的主要因素,但下半年美國甲苯、二甲苯供應逐步充裕,歐美之間套利窗口同時關閉。
其次,中方對原產美國異丙醇征收關稅,對內貿市場影響甚微。
異丙醇基本上自給自足,全年進口量和出口量基本持平。據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異丙醇進口總量達到42300噸,而僅從美國進口100噸,占比0.24%,對于國內進口影響微乎其微。
我國異丙醇主要的進口國及地區為臺灣、新加坡、韓國及日本,多為近洋貨,遠洋貨因為運距較長,多不具有競爭力,呈現逐步減量淡出市場的局面。以此來看,對原產地美國的異丙醇征收25%的關稅,對中國異丙醇供需格局影響力偏弱。
再者,對比國內及FOB美灣異丙醇價格來看,內外盤長期倒掛,美國異丙醇價格優勢喪失,國內進口商本就對原產地美國的異丙醇興趣不大,何況再征收25%的關稅,預計后期美國異丙醇進口將進一步縮減,或直接退出國內舞臺。
最后,征稅對國內丁酮市場同樣影響甚微。
近年來隨著國內新產能逐步釋放,中國丁酮總產能突破70萬噸/年大關,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另外,進口貨源成本偏高,在價格上不占優勢,加之遠洋船貨船期難控制等因素影響,中國丁酮進口量呈現逐漸遞減態勢。
如上圖所示,自2014年以來基本維持2000噸/年以下水平,其中2017年總進口量約1541噸。而2017年國內丁酮總供應量約在45萬噸,進口貨占比僅在0.34%,進口貨對國內丁酮市場影響甚微。
就后期來看,現國內丁酮以走出口路線為主,特別是2017年下半年開拓歐盟出口后,年內出口量較2016年實現明顯提升,增加幅度約23%.中國目前作為世界丁酮供應的第一大國,后續產能有繼續釋放預期,市場或將多數時間維持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多數企業開工負荷難以達到較高位置。因此丁酮進口量繼續維持低位為主,難對國內市場造成行情波動。
綜上所述,整體來看,一方面由于近幾年隨著國內產能的不斷釋放,一些化工產品國產貨話語權逐步增加,對外依存度逐步降低。另一方面,部分產品進口量近洋貨較占優勢,美國占比相對較少。因此,目前來看,對原產美國的以上產品征收關稅,或對內貿市場影響不大。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