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低階煤熱解技術獲重大突破
作者: 2018年08月06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7月31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北京召開科技成果鑒定會,就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和北京國電富通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自主開發的煤氣熱載體分段多層低階煤熱解成套工業化技術(SM-GF)進行評審鑒定,專家認為該技術產
7月31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北京召開科技成果鑒定會,就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和北京國電富通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自主開發的煤氣熱載體分段多層低階煤熱解成套工業化技術(SM-GF)進行評審鑒定,專家認為該技術產品收率高、品質好、價值高,創新性強,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表示,陜西發展煤化工優勢明顯、特色鮮明,不僅資源豐富,而且技術創新性強。該技術為我國現代煤化工開辟了新的工藝路線,在此基礎上要不斷創新,通過煤熱解及其產品分質利用,實現產業耦合跨界發展。
陜煤集團副總經理尚建選介紹,該技術重點針對30mm以下不同粒度的混煤熱解開展攻關,集分段多層處理、均勻傳熱傳質、油塵氣高效分離、自產富氫煤氣循環熱載體蓄熱式加熱、中低溫分級耦合熱解、干法熄焦等關鍵技術等為一體,成功開發的分段多層立式矩形熱解爐單套處理能力達50萬噸/年,并在內部設置多層結構,采用干燥、干餾和冷卻分段處理的方式,實現爐內自除塵和均勻布料布氣,有效解決了當前混煤熱解工業化、單套處理規模較小、油塵氣分離效率低等多項技術難題。
該技術主要創新點在于,采用混煤入爐分段多層熱解,原料成本較低;精準控溫,產品質量可調;采用中低溫分級耦合熱解,焦油產率高、輕組分含量多;可靈活控制熱解溫度,可降低熱載體循環量,減少設備投資;煤氣品質好,可作為制氫或加工LNG的原料。
2016年9月,陜煤集團旗下的陜西陜北乾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與國電富通在陜西榆林建成50萬噸/年工業示范裝置,以粒度小于30mm的長焰煤為原料進行聯運試車,至今年6月25日連續運行277天。6月26日—28日,中國石化聯合會組織專家對該裝置進行72小時現場標定考核。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清華大學教授倪維斗院士、金涌院士等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認為,該技術實現了低階煤中低溫熱解工業化運行。煤氣、焦油和半焦3種產品收率高、品質好、價值高,并可實現靈活調控,能源利用率高,裝置可長周期運行,綜合性能和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議加快推廣和應用。
據了解,我國低階煤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具有揮發分高、灰分低、化學反應性好等特點,非常適合通過SM-GF技術進行分質綜合利用,推廣應用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和社會意義顯著。若在西部地區就地轉化10億噸低階煤,粗略估算,每年可生產半焦6.5億噸、焦油8000萬噸、煤氣1600億立方米。
目前,陜煤集團在榆林規劃的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多聯產項目一期工程已經啟動,熱解作為項目的首道工序,SM-GF將承擔主要支撐技術,100萬噸/年工藝包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