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鏈創新發展論壇在“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松花江畔吉林市舉行。論壇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目前碳纖維發展有基礎、有市場、有前景,但亟需實現產業躍升。
亟需數量產量質量三方面提升 增強與其他產業粘性
東華大學材料與科學工程學院教授王華平在專題對話中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實現了T700/T800級高性能碳纖維的自動化連續生產,但關鍵核心技術
裝備、碳纖維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原料損耗率以及生產能耗等亟需實現產業躍升。在國家戰略需求領域里,對碳纖維的用量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碳纖維行業在面臨國內外廣泛的市場需求下,亟需在數量、產量、質量三方面進行提升。
在質量上,碳纖維作為一種高強度、高模量的新型纖維材料,不僅具有碳材料固有的本質特性,又兼備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是新一代的增強纖維材料,廣泛應用于航天等領域,但是目前碳纖維產量相對較少,沒有形成規模化應用,同時生產成本也相對較高,在民用領域很難實現質的躍升。未來碳纖維在發展中,需要全行業通力合作,不斷提升技術的進步,同時不同產業之間也需要交叉融合,增強碳纖維與其他產業的粘性,逐步將“貴族材料”變為“平民材料”。
北京化工大學徐瓈嘔淌詼怨諤枷宋幸搗⒄共季痔岢雋私ㄒ椋⒅賦鼉?個五年計劃的“技術推動+應用牽引”式研究,高性能碳纖維的國產化工作成效顯著,進展有序。目前國內碳纖維行業發展應從市場發展規劃和生產企業布局兩方面考量,在市場發展規劃中要突出需求牽引的發展模式;在生產企業布局中,要關注技術鏈與產業鏈、
知識產權與標準體系、產品多元化等幾個要素,從基于合理產業鏈、支撐與配套能力的體系化建設、對應用市場的服務與快速響應能力等方面,重點扶持國產碳纖維的龍頭企業。
目前,我國碳纖維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市場占有率比較低。同時,碳纖維還沒有形成相對成熟的市場環境,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滿足市場的需要,不斷優化其生產、管理體制,逐漸掌握市場主動權,并替代一部分進口碳絲,讓中國新絲路大放光彩。
以下游應用帶動上游生產 推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碳纖維發展需要繼續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國民經濟重大戰略發展需要,在大絲束等重點領域,不斷推動與高校的合作研究,打破碳纖維發展的瓶頸,支持龍頭企業的發展,著力將碳纖維推廣到更加廣泛的領域,同時要進一步加強產學研用合作,強化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完善產品標準體系,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推進研發、生產、應用一體化發展,以下游應用帶動上游生產,推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吉林化纖集團董事長宋德武表示,吉林化纖集團目前擁有國家級、省級技術中心和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未來吉林化纖將以客戶需求帶動產業創新,立足自身四大主力產品,發揮老國有企業的產業優勢,通過信息化和大數據的運用,不斷推動碳纖維產業的發展。吉林省科研教育事業發達,吉林市及省內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開放型實驗室,試驗和檢測設備國內一流。碳纖維及化工紡織專業研究設計機構已形成配套比較完整的科研、生產、試驗和教學體系,能夠為碳纖維產業提供有力的人才、技術支撐保障。東北碳纖維發展需要依靠紅色基因,重建新絲路。
目前國內碳纖維發展存在上下游產業鏈不對接的問題,碳纖維生產處于被動局面,紡織行業和下游企業之間缺少必要的銜接人才,這是目前紡織行業遇到的瓶頸。同時,尤為重要的是,國內碳纖維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完善的體系,很難實現條理化運作,所以企業發展碳纖維要重視管理和技術人才的培養,要在發展碳纖維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自己的行業生態體系,打破只出口原材料的劣勢局面,逐步躋身于國際市場。
中國化學工業協會將和吉林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首屆中國“吉林化纖杯”碳纖料科技創新設計大賽,重點發揮協會的作用,聯合業內龍頭企業和高校精英,提高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的設計研發水平,加快國產碳纖維規模化應用,營造我國碳纖維產業鏈上下游健康發展的局面。
立足吉林本土優勢 帶動全行業產業升級
論壇期間,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冷偉介紹了吉林經開區碳纖維產業基地發展現狀,指出碳纖維在吉林發展有巨大的優勢,希望行業內外的強勢企業都可以入駐吉林,協同上下游,聯動開發新絲路。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也是我國重要的設備制造基地,碳纖維作為新型材料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在發展碳纖維上,吉林市具有重要的碳纖維原絲生產基地———吉林碳谷公司,其依托吉林化纖集團所具有的公用工程優勢,減少了項目投資,降低了能源成本。而在碳纖維方面,吉林市有吉林精功、吉林方大江城等碳纖維骨干企業,已形成了較成熟的生產能力。
同樣,在原料方面,吉林市化工基礎雄厚,吉林石化丙烯腈已形成43萬噸生產能力,是全國較大的丙烯腈生產基地,為碳纖維生產提供充足的原料。同時,吉林市還具有能源優勢,具有發展碳纖維需要的最主要能源———電力。吉林市資源充足,域內水電、火電系統發達,可以為碳纖維及相關產業提供充足的電力資源。完整的產業鏈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碳纖維的發展提供了助力,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推動了碳纖維的發展。
作為傳統行業,紡織行業在東北地區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加之資源豐富,為碳纖維的生產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目前,消費升級和智能制造不斷加速發展,吉林省作為碳纖維發展的重點省份,應依托其自身優勢,輻射帶動其他地區碳纖維產業發展,轉變固有的發展模式,帶動全行業實現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