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我突破大絲束碳纖維技術瓶頸

作者: 2018年08月03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經過聚合、紡絲、牽伸熱身,再入氧化碳化爐烤,48K大絲束碳纖維一身黑亮破爐而出。中國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的PAN(聚丙烯腈)基大絲束原絲及碳纖維技術及工藝包開發項目日前通過中國石化

  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經過聚合、紡絲、牽伸熱身,再入氧化碳化 爐烤,48K大絲束碳纖維一身黑亮破爐而出。中國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的PAN(聚丙烯腈)基大絲束原絲及碳纖維技術及工藝包開發項目日前通過中國石化組織的專家鑒定,大絲束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碳纖維行業,通常將每束碳纖維根數大于48000根(簡稱48K)的稱為大絲束碳纖維。目前,國內每束碳纖維基本處于1000根(1K)~12000根(12K)之間,稱為小絲束。48K大絲束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相同的生產條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纖維單線產能和質量性能,并實現生產低成本化,從而打破碳纖維高昂價格帶來的應用局限。

  2016年5月,上海石化開展碳纖維48K大絲束原絲工業化研究試驗。2018年1月,成功開發出大絲束碳纖維的聚合、紡絲、氧化炭化工藝技術,形成了千噸級PAN基48K大絲束碳纖維成套技術工藝包的技術基礎。3月份,成功試制出國內真正意義上的48K大絲束碳纖維,并貫通工藝全流程。據測試,48K大絲束原絲經過氧化炭化成48K碳纖維大絲束后,單絲強度達到高性能。這為通用級碳纖維(小絲束+大絲束)的技術升級,以及高性能碳纖維的生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上海石化腈綸部總工程師黃翔宇介紹,從12K小絲束到48K大絲束,并不是把噴絲口數量從1.2萬個放大到4.8萬個這么簡單,中間要走過一條十分艱辛的攻關之路,上海石化十年磨一劍,完成了這一壯舉。可以說,從12K到48K的成功突破,標志著上海石化碳纖維技術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據了解,一階段千噸級碳纖維裝置開車以來,截至2018年5月,裝置已累計生產原絲4286噸,生產碳纖維709噸。獨特的NaSCN濕法原絲工藝生產的碳纖維具有優異的表面結構和界面性能,可極大增強碳纖維復合材料性能。

  隨著48K大絲束碳纖維的面世,上海石化碳纖維技術有了支撐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領域,上海石化將開發生產通用級、低成本大絲束、高強高模量級碳纖維原料,重點用于制造抽油桿、抽油套管、常壓及高壓容器、加油站雙層罐、車載罐,石化管道修復加固、大容量風電葉片等;在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民用航空、風電等高端領域,實現商業應用或產業化示范應用。目前,該公司已與海上風電、大型風電、汽車行業的相關方展開合作洽談。 (馬守貴)

  鏈接

  上海石化碳纖維已經在傳統能源領域顯現身手。在莫桑比克N6公路、天津津濱高速立交橋、沈陽至丹東鐵路線、遼寧蓡窩水庫等9個病險基礎設施維修工程中,采用碳纖維拉擠板材加固,不僅施工高效便捷,而且結構承載力明顯提高;在碳纖維齒輪替代進口塑料齒輪;在加固修補液相丙烯、抽余碳四、火炬氣、甲烷氫、氮氣、污水等石化管道、高腐蝕設備、化工車間受腐蝕建筑等方面也得到示范應用,效果良好。

  此外,上海石化還與勝利油田分公司等合作開發的碳纖維抽油桿,經過5個批次的試驗后,抽油桿性能優良,同國外碳纖維水平相當,完全可以取代進口。截至2017年底,勝利油田已使用上海石化碳纖維連續抽油桿試驗應用共93口井,累計用桿20.9萬米,目前正在進一步推廣應用,特別是在西北高腐蝕深井中應用。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