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機器人領域一直熱度不減,不管工業還是生活服務領域的機器人總能吸引住投資人和普通消費者的眼球。轉眼2018年已過半,機器人領域熱點事件令人目不暇接,比如企業紛紛增資擴產、家用機器人第一股科沃斯上市、協作機器人新品迭出、機器人小鎮建設如火如荼、中美貿易戰是否影響高速發展的機器人產業等熱點話題,都帶來了一輪輪熱烈的討論,本文精選上半年機器人領域的八大熱點進行了總結和剖析,與大家分享。
熱點一:我國工業機器人延續高增長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7.4萬套,同比增長23.9%。自2013年以來,我國就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銷售市場。據IFR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38.7萬臺,同比增長31%,其中中國銷量13.8萬臺,同比增長58%,占全球的比例36%,較去年提高6個百分點。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的絕對值中,一半的增長來自中國,中國作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增長引擎當之無愧。
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高增長主要源于需求端的爆發。隨著我國勞動力人口占比從2010年的75%下滑到2017年的71%、人力成本逐年上升、機器人價格逐步下調,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的需求增長迅速。然而,由于國內機器人企業起步晚,核心零部件受制于外企,國內機器人企業產銷量的增速落后于外企,導致國內機器人產量市場占有率出現下降。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進口工業機器人高達8.1萬臺,同比大增56%,而出口機器人僅2.4萬臺,下降20%。從總量來看,2017年我國市場上外資品牌機器人銷量10.3萬臺,而我國本土企業銷量僅3.5萬臺,占比27%,同比下降6個百分點。未來,我國本土機器人企業還需在運行穩定性、精度、耐用性等方面提高競爭優勢,結合不同的行業需求制造出更接地氣的機器人,并能夠為不同行業提供一整套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帶動國產機器人產量和市占率的提升。
熱點二:機器人企業忙擴產
我國機器人產業的飛速增長給企業增資擴產帶來巨大的動力,尤其在2017年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態后,機器人企業都在積極擴充產能。
5月8日,安川都林機器人應用設備河北有限公司在香河機器人產業港正式投產,可同時進行100臺以上中上涂機器人、50臺以上底涂機器人的組裝及離線調試工作。6月15日,安川(中國)機器人有限公司在常州的第三工廠正式開業,新增年產能6000臺,總產能達到1.8萬臺/年。3月,庫卡與美的發布公告稱將在順德新建機器人生產基地,預計到2024年機器人產能達到每年75000臺,加上現有產能,庫卡在中國每年的機器人產能總數將達到10萬臺。同期,上海發那科和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合作,成立全資子公司——廣州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占地面積39446平方米。新公司將建設集機器人銷售、展示、培訓、技術支持及倉儲等業務于一體的華南基地。4月16日,ABB機器人青島應用中心新址啟用。ABB公司首席執行官Ulrich Spiesshofer表示將在中國的機器人生產能力提高一倍。
外資機器人企業在中國增資擴產的同時,國內機器人企業的擴產步伐更大。新時達目前有在建新工廠4個,包括位于上海嘉定的年產1萬余臺套的新時達機器人智能新工廠、位于深圳松山湖的年產1萬臺的工業機器人和10萬套運動控制系統的眾為興新工廠、位于昆山的曉奧享榮新工廠和位于安徽蕪湖的新時達機器人工廠。2017年新時達機器人出貨量不到3000臺,此輪擴產旋風有點猛。
然而,新時達跟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新松機器人比起來又是小巫見大巫了。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新松機器人在沈陽、上海、武漢、杭州、阜陽、濰坊、鄭州、湘潭等地設立20多處產業基地或產業園。新松機器人2017年營業收入24.5億元,同比增長20.7%,但產業基地的布局遠遠超前于其產品的銷售增長。
熱點三: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機器人產業影響幾何
自中美貿易爭端開啟以來,美國矛頭直指中國制造2025。在美國7月6日起執行的340億美元加征25%關稅的貿易清單中提到了部分工業機器人品類,在隨后的2000億美元制裁名單里沒有新增機器人產品。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影響幾何?讓我們看一下進出口數據。
從2015-2017年的進出口數據來看,我國向美國出口工業機器人在3500萬美元左右,其中,受到制裁影響的品類的金額在2000萬美元左右,額度較小。然而,向美國市場的出口受制裁的金額占我國出口工業機器人金額的15%左右,也就是說美國對我國工業機器人產品征稅會影響我國15%的機器人出口,雖然目前我國機器人出口金額相對較小,但長遠來看,會對我國機器人企業的海外擴張造成一定障礙。
熱點四:協作機器人(Cobot)新品迭出
協作機器人不需要圍欄,可以和人共享工作空間,給人機合作帶來無限可能。今年上半年,又有不少協作機器人新產品被推出。
優傲機器人推出了新款e-Series協作機器人。優傲是協作機器人的鼻祖,迄今已賣出2.4萬臺協作機器人。此次推出的e-Series協作機器人在控制面板以及軟件上進行了創新設計,從而讓協作機器人在實際應用上的部署和編程都更為簡單。
DENSO針對桌面應用的定位推出了小而輕的機器人“cobotta”,其最大承載重量為500g。可放在桌子上與人協同工作,在與人協同工作時,其手臂的工作速度會低于250mm/s。同時具備實現互相監視機械臂動作速度及機械臂位置的功能。如果單獨作業可實現1000mm/s的速度。
6月19日,ABB推出全新單臂YuMi機器人和OmniCore™全新機器人控制器系列。這兩款產品都力求通過人機協作提升生產制造靈活性,并發掘數字化工廠的潛能。新款控制器內置ABB Ability™數字化解決方案、互聯服務和ABBSafeMove2安全軟件解決方案,因此可將任意已連接的工業機器人轉化成協作機器人。
5月18日,專注協作機器人的遨博在常州科教城舉辦遨博科技大廈奠基。2018年遨博協作機器人計劃銷售3500臺,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遨博科技大廈竣工投產后,將建成年產5萬臺協作機器人研發、生產和運營基地,成為國內最大的協作機器人生產基地。遨博的主打產品為6自由度的AUTO-i5。
熱點五:AI與機器人加速融合
傳統工業機器人主要依從一系列控制指令完成任務,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感知、人機交互、行動控制、智能決策等領域的發展,機器人也在逐步升級。比如,通過機器人視覺,可以讓分揀機器人更精準的識別;通過機器人傳感系統,機器人可以感知周邊環境,與人和環境和諧共處;通過語音識別,機器人可以實現語音控制和人機對話等。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上半年機器人領域有23家完成融資,機器視覺相關融資有9家,其他融資主要在語音識別、芯片、定位導航等領域。
6月,英偉達推出具有強大AI功能的機器人平臺Nvidia Isaac。NVIDIA Isaac的核心是JetsonXavier,這是全球首款專為機器人設計的計算機芯片。JetsonXavier擁有6種高性能處理器,包括1個VoltaTensorCore GPU、1個8核ARM64 CPU、2個NVDLA深度學習加速器、1個圖像處理器、1個視覺處理器和1個視頻處理器。這些處理器使其能夠同時、且實時地處理數十種算法,以用于傳感器處理、測距、定位和繪圖、視覺和感知以及路徑規劃。它讓機器人能夠從傳感器獲取輸入、定位自身、感知其環境、識別并預測附近物體的運動、推理出合理動作并安全執行。NVIDIA CEO黃仁勛表示:“AI是我們這一時代最強大的技術力量。第一階段人工智能將實現全新的軟件自動化水平,從而幫助諸多行業提高生產力;其后,人工智能與傳感器和執行器相結合,將成為新一代自主機器的核心。終有一天,數十億臺智能機器將用于制造、送貨上門服務、倉儲物流等領域?!?
熱點六:科沃斯上市成為家用機器人上市第一股
5月28日,家用服務型機器人公司科沃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截止7月23日收盤,科沃斯總值已達250億元??莆炙沟膾叩貦C器人市場占有率約50%,2017年售出321萬臺地寶掃地機器人,連續三年增長率超過40%。目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掃地機器人滲透率4%-5%,內陸則低至0.5%,相較于美國16%的家庭掃地機器人滲透率,我國還有廣闊的市場提升空間。另外,科沃斯2015年開始布局海外市場,2017年海外銷售額達到7.6億元,同比大增431%。2016年全球掃地機器人出貨量在1000萬臺左右,中國占據了超過1/3的市場空間。從全球競爭格局來看,美國iRobot市占率超過50%。借鑒iRobot的本土及海外各占50%銷售額的發展經驗,家庭服務機器人在海外市場還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我國服務機器人有一定的全球對比優勢。首先,中國
制造業產業鏈較為成熟,產品落地快。我國在
制造業領域有全球最全的產業鏈,這為服務機器人從研發到生產縮短了時間。其次,我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起步時間遠遠落后于國際四大巨頭,但在服務機器人領域,我國與國外處于同一起跑線,甚至在無人機等領域領跑全球。最后,我國市場空間大,產品細分齊全,產品更新迭代快。
然而,我國服務機器人行業也存在兩大問題。首先,目前我國服務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如激光雷達,智能芯片等,主要采用國外產品,尤其是大型的商用服務機器人。如果國產相關部件品質提高,價格下降,會逐步提升國產機器人的競爭力。其次,我國基礎創新能力偏弱。我國機器人企業研發能力較美日弱,企業重生產、輕研發。
熱點七:珠三角、長三角機器人產業扶持力度大
在機器人這個熱點發展領域,各省市政府都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扶持。但從各省市比較來看,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支持政策出臺早、補貼力度大。珠三角、長三角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較其他區域成熟,在更好的扶持政策下更容易吸引機器人企業入駐,形成良性循環。相比而言,中西部區域機器人產業較為落后,但由于制造業向中西部的轉移對機器人需求逐步提高,未來市場發展潛力較大。
熱點八:機器人小鎮建設正當時
機器人行業的火爆加之地方政府的強力支持使得機器人小鎮遍地開花,截止2017年底,全國已有約50個機器人小鎮或機器人園區設立。2018年以來,機器人小鎮建設繼續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今年5月,哈爾濱提出年內啟動機器人小鎮建設,小鎮由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牽頭實施,總投資約92.42億元,建成后將集聚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鏈企業100家以上,釋放產值300億元。6月1日,位于深圳的碧桂園機器人產業園開園,園區占地3.8萬平米,簽約企業10家,預計園區正式運營后產值超10億。6月26日,濰坊提出將在濰城區打造占地1000畝的北方機器人小鎮,將引入ABB、西門子等20余家機器人相關企業入駐。6月29日,美國ATI、星和機器人等4家知名機器人企業正式入駐香河機器人小鎮。目前,香河機器人小鎮已聚集了噴涂機器人巨頭安川都林、焊鉗巨頭德國NIMAK,3D打印領先企業匯天威等100多家機器人企業,已成為我國北方最具活力的機器人產業高地。
小結
整體來看,伴隨著機器人市場需求的爆發以及政府和資本的支持,機器人產業在我國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機遇。雖然部分企業的冒進可能帶來行業泡沫,但不斷涌入的資金、技術、人才也為機器人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目前國內機器人企業無論在生產能力還是核心技術方面,都與日本、歐美等企業相差較大,業內已出現了高端機器人產能不足、低端過剩的苗頭。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機器人的發展必須找好立足點,提高技術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才能在產業發展的大浪淘沙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