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對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來源、運輸路徑及其生態環境效應的認識不足,研究方法沒有統一和標準化,對海洋微塑料問題的研究仍然處于初級階段。7月8日,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海洋微塑料研討會上,華東師范大學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教授表示。
迄今為止,中國的海洋微塑料相關研究已經涵蓋了可能的研究領域的各個方面,包括各種生境的微塑料豐度、分析方法、生物累積、毒性效應、微生物降解以及微塑料的污染控制和管理等。李道季說,然而,目前全球對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來源、運輸路徑、歸趨及其生態環境效應的認識還嚴重不足,研究方法至今沒有統一和標準化,并且應對這種新的海洋環境威脅的研究努力和措施在全球不同區域存在較大差異。
目前,國際上對海洋微塑料問題關注最多的是歐美、日本、韓國、中國等國家和地區,但總體來說,研究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雖然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以通過水產品等進入人類體內,但其健康風險還未見證實。
李道季呼吁,要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具體包括:建立全球統一的海洋微塑料研究監測、分析和鑒定方法,研究確定全球入海河流和河岸系統的塑料垃圾和微塑料通量;深入開展從河流到河口、深海、極地等的海洋微塑料的調查、輸運及生命周期的研究;注重不同環境濃度水平的海洋微塑料毒理學效應研究,評估微塑料對海洋生態系統及人類健康的風險與影響。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