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用市場之手撬動綠色低碳新動能
作者: 2018年07月17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GDP年年增,碳排放強度卻年年降。記者日前從省發改委獲悉,據初步測算,2017年度福建省碳排放強度為0.7608噸CO2/萬元,比上年下降0.77%,比“十二五”期末(2015年)下降19.87%,累計進度已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
GDP年年增,碳排放強度卻年年降。記者日前從省發改委獲悉,據初步測算,2017年度福建省碳排放強度為0.7608噸CO2/萬元,比上年下降0.77%,比“十二五”期末(2015年)下降19.87%,累計進度已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導致氣溫升高。對碳減排,行政手段只能作用于一時,市場化手段才是長久之計,碳交易市場于是應運而生。”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所謂碳交易,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政府首先限定企業的碳排放量配額,如果企業實際排放量超過配額,需到碳市場購買配額;如果企業實際排放量小于配額,則可將富余的配額拿到市場變現。
作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任務之一,2016年12月,我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成功開市。截至今年7月6日,碳市場累計成交量659.58萬噸,成交額15031.02萬元。其中,碳配額(FJEA)成交量438.50萬噸,成交額11469.41萬元;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成交量127.72萬噸,成交額2174.88萬元;林業碳匯(FFCER)成交量93.36萬噸,成交額1386.72萬元。
啟動碳交易一年多來,對企業有沒有影響?答案是肯定的?!斑^去企業排放多少、排放什么,不受約束的情況下,這方面它是沒有成本的。啟動碳交易之后,企業經營者就會掂量,如果超排了、多排了,就會付出相應的成本?!痹撠撠熑吮硎荆际袌鰧ζ髽I的內部管理和經營決策都會產生深遠影響,“碳市場通過市場化機制獎優汰劣,讓那些真正能夠節能減排的企業有利可圖,使不能節能減排的企業付出代價”。
“第一年履約,就花了200多萬元購買不夠的配額,這筆費用花得可謂教訓深刻?!睆B門華夏國際電力發展有限公司環保專工謝建南說,華夏電力是廈門市最大的發電企業,主要從事火力發電、電力供應、熱力生產和供應等,是首批被納入碳排放管理的企業。2016年,公司碳排放量286萬噸,缺口7.7萬噸。
“長痛不如短痛?!敝x建南說,企業隨后立即投入1.5億元用于設備節能改造升級。據估算,2017年企業碳排放量有望不再需要購買排放配額,甚至會有盈余。
看不見的市場之手正倒逼越來越多企業探索綠色轉型之路。福建華電漳平火電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6年度公司碳排放量122萬噸,缺口6.3萬噸,花了160多萬元購買配額。“說實話,壓力非常大?!彼f,去年4月,公司開始嘗試探索生物質發電技術,有效減少CO2排放。
為構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我省還率先推出碳市場信用信息管理體系,對被評定為守信的企業實施激勵措施,對被評定為失信的企業實施跨部門聯合懲戒,“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同時,我省創新碳市場交易產品體系,開發福建林業碳匯,建立福建林業碳匯交易模式;加快碳金融創新,設立低碳產業基金,開發碳抵押融資、碳授信、碳中和等產品;探索碳配額中遠期交易,研究融資回購、場外掉期、場外期權等業務。如,我省立足我省林業資源優勢,積極開發林業碳匯項目交易模式,在全國率先形成一套較為成熟有效的林業碳匯交易規則和操作辦法,現已備案7個林業碳匯項目、118萬噸減排量,今年已成交80.73萬噸,成交金額1055萬元,在國內各試點碳市場中位居第一。
據了解,去年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我省碳市場建設起點高,率先采用國家頒布的碳核查標準與指南,特別是數據直報系統與國家在建系統標準完全一致?!焙{股權交易中心運營總監肖俊光說,我省目前正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確保我省碳市場與國家碳市場有效對接。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