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手游、互聯網金融、國債期貨、軍工……概念股輪番表演,A股結構性行情突出,部分私募基金成為大贏家,8月,眾多私募產品收益率超過20%。對于9月行情,私募基金經理分歧加劇,但整體相對趨于樂觀。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調查,31.58%的私募看漲9月行情,相比上月大幅提高了13.93%,36.84%的私募認為大盤會橫盤整理,而看跌私募也有所增加,為31.58%,上升8.05%。
私募基金對9月行情雖然趨于樂觀,但倉位策略上卻沒有得以體現,據了解,大部分原因在于私募基金對部分階段性機會的盈利個股有逐步獲利了結的打算,逢高減持等待風格轉換。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調查,私募基金9月預計平均倉位為63.95%,相比8月反而略微下降1.05%。
從投資機會來看,據調查,化工股和金融股最受私募青睞,各有21.05%的私募看好其在9月的表現,消費和環保以15.79%的比重緊隨其后,醫藥、軍工和文化傳媒各有10.53%的私募看好,上海自貿區概念仍有5.26%的私募看好。此外,手游、網游、自貿區、土地流轉等各大概念仍受部分私募青睞,互聯網、TMT、3D打印、新能源、資源、地產等也是私募關注的重點。
銀石投資總經理丘海云認為,未來投資邏輯轉換已經非常明晰,政府的所有做法都是支持轉換,重點關注的板塊主要是核電、醫療、裝備制造中的特高壓和制造工藝有突破的行業、3D打印、手游和電游等。丘海云稱,重點關注那些不受經濟下行周期影響,又受政府扶持,同時業績已經慢慢兌現的公司,而這些公司很多在創業板和中小板。未來創業板和主板中期走勢會分化,創業板本身也會出現分化,因此需要尋找有安全邊際的公司。創業板需要找一個理由回調,但回調后,仍然是買入好公司的好機會。
乾陽投資董事長何輝透露,投資標的以一些低估值的、有內生性增長的優質公司為主,如傳統類的消費股,和民生相關的“衣食住行”的必選消費品,規避高估值的炒作的公司,以企業的內生性增長來戰勝市場。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