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中關村示范區召開的中科院-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推進會上,中科院過程工程所兩項成果轉化項目獲獎。其中,高性能綠色水性聚氨酯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團隊獲得最具影響力獎,高濃度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技術及工程示范項目團隊獲得最具潛力獎。
綠色水性聚氨酯項目團隊將新材料研究與節能減排需求相結合,在綠色水性聚合物及功能應用方面取得技術突破,形成系列核心技術與
知識產權,并在多項VOCs減排典型領域取得重大應用進展。2016年,該團隊在國家重點專項支持下研發的水性石油套管防腐防銹涂料已為天津鋼管集團累計供貨500余噸。2017年,該團隊為中車集團開發出軌道車輛專用水性涂料體系與涂裝工藝,并通過中車車輛檢驗站權威認證,成為中車軌道車輛水性涂料唯一的國內供貨商。隨著多項核心技術的成功轉化,高性能綠色水性樹脂項目的實施與應用推廣將從源頭上消除溶劑型涂裝材料對人體和環境的高污染,為推動其他功能性水性樹脂材料的開發與應用打開了局面。
高濃度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團隊集成多項原創性科研成果,研究開發出高濃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的全過程工藝。該工藝在實現氨氮污染物深度脫除的同時,還能同步回收廢水中的重金屬、鹽、水資源,實現氨氮-重金屬-高鹽復合廢水的零排放處理,同時回收的資源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生產原料,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降低了企業廢水處理設施的綜合運行成本。該技術氨氮污染物削減率和利用率均大于99%,全過程無廢水、廢氣、廢渣等二次污染產生,在實現污染減排的同時幫助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累計產生經濟效益超過5億元。
該技術已在有色冶金、三元電池材料、煤化工等行業完成處理規模50~3000噸/天的系列工程示范,研發成果已在50余套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示范工程中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