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國際磷化工產業發展大會昨日在產業重鎮湖北宜昌市開幕。與會專家表示,磷化工行業近年轉型升級發展較快,是可以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基礎產業之一。全行業要持續培育、提升國際競爭力,企業要積極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打造產業發展新模式。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在會上表示,當前,國內磷化工行業已逐步建立起從前端研發到終端市場的完整產業鏈體系,也涌現了如興發集團、江陰澄星等一批大型領先企業。我國磷化工行業走出去已有多年,下一步要更加注重形成國際化競爭新優勢,并培育出一批大型國際化企業。為此,他指出,磷化工行業要延續有規模、有基礎的優勢,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業內企業要轉變觀念,實行精細化管理,做出特色,提升核心競爭力;骨干企業要將產業布局到世界范圍,謀協同發展;轉變發展模式,把技術進步和綠色發展放在優先位置,努力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會長王孝峰指出,基于當前磷化工行業產業集中度低,骨干企業少,大部分企業規模小、分布廣,綜合實力不強等特點,全行業可以考慮推動兼并重組,建立若干個跨區域的大型集團企業,以提升我國磷化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我們在磷化工產業方面有技術,在
裝備、工程設計及市場等多方面具有優勢。因此,應充分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國外進行產能合作、技術合作等,這將為我國磷化工企業帶來發展新機遇。”王孝峰說。
據了解,當前,我國部分大型磷化工企業已經把國際化作為企業發展升級的重要戰略方向。據興發集團董事長李國璋介紹,該公司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形成了國際市場為主導、國際大公司為重點、內外協調互補的市場營銷體系。比如,興發已經通過歐洲化學品REACH認證,自主完成了巴西草甘膦農藥登記,在美國、德國、巴西、阿根廷、越南設立子公司或辦事處,與寶潔、陶氏、聯合利華、可口可樂等全球500強企業建立起戰略合作關系。
“我國磷化工行業大而不強,高端產品、先進裝置和技術大多掌握在國際磷化工巨頭手中。”李國璋建議,在磷化工行業國際化道路上,企業間要深化交流合作,推動核心技術突破。
據悉,2017年,我國磷化工行業總產能1400萬-1500萬噸,產量接近1000萬噸,出口237萬噸,創匯14.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