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經濟在經歷快速發展階段后,近幾年對綠色循環、環保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廢塑料進口限制政策的頒布,整個行業已然進入了新的發展格局。自2018年以來,國內的“清廢2018”、環保督查“回頭看”、藍天保衛戰等一系列專項行動陸續開展起來,行業原來的一些模式及市場行為都發生了變化。目前六月份尚未過半,相關政策已是頻繁推出,以下我們細數6月相關政策變動及對市場影響。
第一輪環保督查“回頭看”強勢啟動
對于前期的環保督查,各地環境均有一定改善,但是在督查過程中也存在少量的“敷衍整改”、“表面整改”的現象,為傳導壓力,壓實責任,解決問題,中央決定對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專項行動。自5月30日起,督察組陸續進駐黑龍江、河北、河南、江西、寧夏、江蘇、廣東、云南、廣西、內蒙古等10個省(區)。
“回頭看”行動中六個督查組在各省(區)入駐1個月的時間,目前河北、河南、黑龍江、江西、廣東等再生塑料的主流市場開工率明顯下降。
藍天保衛戰持續進行
6月7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方案》,于6月11日啟動強化督查。此次督查從現在持續到2019年4月28日結束,主要針對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
具體實施方面,生態環境部將對“2+26”城市總體安排200個左右的督查組,汾渭平原11個城市總體安排90個左右的督查組,每個督查組由3人組成,主要從地方環保系統和生態環境部直屬單位抽調。
督查結果方面,僅在督查首日就現場檢查1544家企業,其中193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問題企業占現場檢查的12.5%。其中問題企業主要集中在大氣排污方面,其中“散亂污”涉氣企業整改不到位,未取得大氣排污許可證的現象、未安裝或者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等。值得一提的是,僅在環保督查首日,督辦企業數量以上千家,可見今年整體監督的力度將空間。
面對固廢污染防治相關政策的日益嚴峻形式,再生塑料各地市場對“散亂污”的整治力度加大,同時對偏遠農村地區不合格企業再次重啟現象進行強化督查。就金聯創了解,目前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廣東、黑龍江等地區開工率將至2成左右,場內新增再生塑料現貨明顯減少。
目前6月份,再生塑料市場處于傳統淡季。其中下游管道廠訂單明顯減少,主要影響再生PE低壓、高壓黑色系產品的交易量。下游注塑廠新增訂單有限,且近期付款周期延長,相關再生PE、再生PP等注塑安貧出貨放緩。
然而,盡管處于需求淡季,再生塑料卻因貨少報盤不斷走挺。金聯創數據顯示,2018年6月13日再生PP河北白透明破碎料、顆粒較去年同期上漲幅度分別為12.50%、18.25%。除了因新料呈現15%-20%的漲幅帶動外,最主要還是受今年政策愈加嚴厲后供應量大面積縮減對報盤形成強勁支撐有關。另外,從破碎、顆粒的漲幅來看,今年顆粒企業的成本漲幅有關,相關企業盈利空間尚可。雖然利潤空間拓寬,但今年企業產量均較往年縮減一半以上,因此盈利總額并不樂觀,企業操盤動能明顯不足。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