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合作提升品質、提高效率、開拓市場、分享制造服務新價值成為大趨勢。前不久,在中國工程院、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智能制造國際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兩院院士路甬祥指出,
制造業已經進入全球協同、綠色智能、合作共贏的新時代,相信只要認知全球制造新特征,把握創新發展新機遇,發揮各自新優勢,堅持公平互惠、透明對等的原則和WTO框架內關于關稅減讓、市場準入、國民待遇等承諾,就一定可以共同創造全球制造服務的新繁榮。
中國制造全面融入全球產業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全面融入全球市場經濟,中國制造全面融入全球化產業鏈,成為全球制造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路甬祥指出,四十年來,中國制造在全球化競爭中持續快速發展,為中國和世界提供了大量質優價惠的產品,全球
制造業從中國發展中贏得了巨大的市場和空前的創新合作機會。華為、中興通信設備,中鐵軌道交通
裝備,中國能源電力
裝備,海爾、格力家電,華為手機,聯想電腦,大疆無人機等已經出口國際市場,中國也從發達國家進口了大量的高端裝備、先進材料、集成電路、關鍵元器件、設計軟件和操作系統。
路甬祥表示,當前,制造業正進入全球合作共贏的新時代,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術創新和應用日新月異,寬帶無線、智慧物流促進新型人才資源全球自由流動、優化配置。經濟產業全球合作,云計算、云服務成為協同創新的新平臺、新業態,大數據成為可近零成本分享、可無限增值的創新資源,成為新一代智能設計制造服務的信息數據基石。新一代人工智能將從產品終端智能拓展到終端云端協同智能,并將基于現場傳感的成功智能發展到基于大數據的網絡計算智能,從一條生產線、一個工廠拓展到全球網絡智能設計制造服務。制造工藝正在從微米級減材制造拓展到納米精準智能減材/增材制造,設計制造將更加自由精準、多樣快捷。以大企業為中心的自動化大批量制造,正在向以用戶為中心的個性化設計服務、規模化定制、網絡協同制造服務轉變。網絡大數據正促進單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制造向全產業鏈、全球綠色低碳設計制造、運行服務轉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已經拓展到了設計制造服務營銷的全過程。
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路甬祥強調,以推進供應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為中心,加快實現質量、效率、動力變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適應人民不斷增長的高品質和多樣化需求,踐行新發展理念對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中國將堅持發展實體經濟,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傳統產業將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促進升級增效;新興產業集群將加快做大做強,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健康中國”“智慧城市”等,將為中國制造業向綠色、智能、創造轉型注入強勁的新動能。
中國將成為全球制造新高地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共商共建共享基礎設施將帶動中國制造服務進一步走向世界,也必將為中國與全球制造服務合作開拓新空間、創造新方式、提升新標準,合作共創人類共同繁榮的新未來。路甬祥認為,當前,全球制造創新鏈、產業鏈、生態鏈需要共創分享,新工業標準需要全球協同制定,可能面臨的網絡安全、商業數據和個人隱私泄露、技術倫理等新挑戰,需要全球合作,共同應對。目前,無論是中、美、德、日、韓制造,還是空客、波音、中鐵,三星、華為,大眾、豐田,都離不開全球的創新鏈、產業鏈、服務鏈、生態鏈的支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零和思維,不符合時代的潮流,最后只能孤立自己,融入全球制造合作共贏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路甬祥表示,中國將成為全球制造的新高地,中國將全面開放一般制造業,在市場競標、標準制定、上市融資、政府采購、參與國家科技計劃等方面,對中外資企業、國有民營、各類企業一視同仁,鼓勵競爭,反對壟斷,為制造服務企業創造權利機會和規則平等的發展環境。中國的法律政策環境不斷完善,政府的監管服務更加規范有效,投資環境更加公平透明、穩定、可預期。中國不但有全球最現代化的信息網絡,高速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向中高端快速拓展的最完整的制造產業創新鏈和產業鏈,最宏大的優秀的科技工程和數學創新人才隊伍,每年有上百萬件專利申請,而且在高鐵系統、電子商務、無線支付、共享經濟,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已經居國際前列,中國必然成為全球智能制造服務最具有創新活力合作共贏的新高地。
路甬祥強調,中國著力強基提質,推進綠色、智能、服務型制造,突破共性核心技術,鼓勵支持創新設計,提升中國制造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加快實現向中國創造、中國質量、中國品牌轉變,這是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不斷提升的高品質、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的必由之路,也必然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與全球的互利合作推進到一個新階段、提升發展到一個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