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在重大災害面前,如何快速準確地找到掩埋在瓦礫、混凝土等廢墟中的生命信號,最大限度地挽救受災群眾的生命,一直是災難救援工作的技術難題之一。
在日前舉行的湖南省高校第二屆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上,由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智能感知系講師彭勃指導,學員劉子豪等組成的“生命之光”隊以自主研發的“微動雷達生命探測儀”,獲得大賽唯一的特等獎。
此次獲獎的“微動雷達生命探測儀”使用了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微動模態分析技術,能夠在生命檢測的基礎上,實現生命體心跳、呼吸特征的分析和識別,有效地將人和其他動物區別開,實現精準救援,提升災難救援效能。
生命探測儀是將心跳、脈搏、呼吸等能夠代表生命信息的信號轉換為其它能量形式進行顯示,如聲波、電波、紅外輻射等。在2017年四川茂縣的山體垮塌事故中,武警部隊等搜救隊伍,使用生命探測儀、二氧化碳檢測儀、蛇眼探測儀、無人機機載激光雷達等專業救援設備搜救被困人員,第一時間掌握現場情況,科學制定救援方案,最大程度的挽救了被困人員的生命。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各國都開始重視開發研制先進救助技術與
裝備。上個世紀以來,美國、德國、日本率先開展生命探測儀的研究。現有的生命探測設備主要包括視頻生命探測儀、紅外生命探測儀、氣敏生命探測儀、超低頻電磁生命探測儀、雷達波生命探測儀等,并廣泛應用于各類搜救工作中。
我國是地震等重大災害多發國家,在地震發生后的“黃金72小時”中有效定位受困者、實施準確救援是提高救援效能的核心,但當前市場上的生命探測儀還難以高效地完成這一任務。“微動雷達生命探測儀”經過小型化、一體化之后,在地震救援等需要快速檢測和定位人體目標的應用場景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科學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將會有更先進的生命探測技術問世,現有的生命探測技術也將日臻完善,在更多的領域得到應用和發展。
(資料來源:華聲在線,新華社,儀器信息網)
編輯點評
中國是地震等重大災害多發國家,在地震發生后的“黃金72小時”中有效定位受困者、實施準確救援是提高救援效能的核心,但當前市場上的生命探測儀還難以高效地完成這一任務。“微動雷達生命探測儀”經過小型化、一體化之后,在地震救援等需要快速檢測和定位人體目標的應用場景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原標題:國防科大研發微動雷達生命探測儀 捕捉地下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