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兩月之久的原油期貨“成績單”公布 前兩月成交破萬億元
原油期貨作為國內首個國際化商品期貨推出意義重大。在昨日舉行的“第十五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推出兩月之久的原油期貨“成績單”也一并公布。
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長姜巖表示,自原油期貨推出以來,其運行平穩,市場各方也給予了較大關注;截至5月25日,按單邊統計,原油期貨累計成交量為221.57萬手,期末持倉1.61萬手,累計成交金額為1.01萬億元。同時,上期能源目前已完成23家境外中介機構備案,國際交易者持倉量已占全市場的5%左右。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上期所除了將原油期貨作為重點工作內容外,還將進一步完善期貨品種體系,正在推進包括成品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石油系列產品,以及氧化鋁、鋁合金、鈷在內的儲備期貨品種研究工作;爭取早日上市銅期權,完善我國多層次商品衍生品市場。
中國原油期貨已對國際市場產生影響
2001年,上期所開始研究論證石油期貨交易,經過充分準備工作,在今年3月26日成功上市。上期所理事長姜巖說,截至5月25日,按單邊統計,原油期貨累計成交量為221.57萬手,期末持倉1.61萬手,累計成交金額1.01萬億元。兩個月期間,單日成交量平均5.40萬手,最高曾達到12.23萬手;單日持倉量平均9598手,最高達到1.62萬手;單日成交金額平均246.57億元,最高達到557.56億元。
從上市兩個月的“成績單”來看,原油期貨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經受住了市場的初步檢驗。有業內人士認為,市場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原油期貨市場建設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系統工程,市場的成熟和功能的發揮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培育過程。
據了解,目前中國原油期貨已對國際市場產生一定影響。據悉,根據上期能源觀察顯示,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原油期貨的亞洲時段交易量占比有所增加。國際能源署、石油輸出國組織等國際機構都對上海原油期貨高度關注并進行了客觀公正的分析。
姜巖介紹說,目前上期能源已完成23家境外中介機構備案,來自新加坡、美國、英國等境外投資者已順利開展了原油期貨交易,國際交易者持倉量已占全市場的5%左右。
“后期還將積極推進成品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石油系列產品的研發和上市,完善產業鏈產品體系,更好地服務產業需求。”姜巖透露說,推出原油期貨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完善全球石油市場價格體系,引導石油資源優化配置,促進企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后期還會引導國內外石油產業鏈相關企業積極參與原油期貨市場,大力推進、早日形成反映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原油市場供需關系的基準價格。
有色金屬期貨價格發現功能凸顯
作為主打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貴金屬和能源化工等工業品為主的綜合性期貨交易所,上期所目前已逐步發展成為國內乃至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風險管理平臺之一。
上期所副總經理葉春和告訴記者,交易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在于上市品種不斷豐富,多層次衍生品市場得到不斷完善。目前交易所正在推進包括氧化鋁、鋁合金、鈷在內的儲備期貨品種的研究開發。在期權方面,繼去年11月銅期貨期權獲準立項后,將爭取早日上市銅期權,以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進一步完善我國多層次商品衍生品市場。
據美國期貨業協會統計,去年上期所成交量在全球衍生品交易所中排名第9位,在全球商品期貨和期權交易所中排名第一,所占市場份額為22.83%。按單邊統計,去年上期所總成交金額為89.93萬億元,同比增加5.83%;總成交量為13.64億手,同比下降18.83%。今年前4個月,有色金屬期貨合計成交量為1.06億手,同比上升16%;成交金額為13.52萬億元,同比增長21%。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有色金屬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日益凸顯,上期所有色金屬期貨價格與國內外相關市場始終保持高度正相關,部分成熟品種的期現貨市場價格相關系數達到0.99以上,真實地反映了現貨市場供求變化的趨勢。
葉春和透露說,上期所后期將在豐富商品期貨的同時,有序推進包括銅期權、有色金屬指數期貨在內的衍生產品研究和上市進程,豐富市場避險工具。抓住原油期貨順利上市的契機,推進上期所產品國際化。同時,加快推進對外開放,推動產品互掛、結算價授權、股權合作、信息互換等業務;探索在現有品種上引入境外投資者,提升上期所價格的全球影響力;繼續擴大境外品牌注冊數量,豐富可供交割資源。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