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傳統生物醫藥產業是指運用傳統工藝對動物、植物、微生物等進行加工處理,制造市場可流通藥品的經濟實體的總和,包括發酵類產品( 如維生素和抗生素等) 和天然藥物( 中藥飲片、中成藥和中藥提取物) 等。
生物制藥行業概況分析
傳統生物醫藥產業是指運用傳統工藝對動物、植物、微生物等進行加工處理,制造市場可流通藥品的經濟實體的總和,包括發酵類產品( 如維生素和抗生素等) 和天然藥物( 中藥飲片、中成藥和中藥提取物) 等。現代生物醫藥產業是指將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及蛋白質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的研究成果應用于制藥行業,制造市場可流通藥品并規模化生產的經濟實體的總和。目前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的主要產品有基因工程藥物、抗體、人用疫苗、血液制品和診斷試劑等。
現代生物醫藥產業鏈可分為上、中、下游三個環節,上游環節主要是指研發階段,包括技術創新( 基礎研究) 和藥物發現環節,中游環節主要是藥物開發階段,包括臨床前試驗和臨床研究等內容,下游環節主要指藥物的生產和銷售階段。
生物醫藥產業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生物制品銷售收入、利潤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生物制藥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8Q1生物制品子行業銷售收入實現增長26.55%,扣除新股和并表以及事件影響外,收入增速達到46.28%,分別高于去年同期5.5和11.78個百分點。扣非凈利潤增速由于血液制品處于底部,拉低了整個行業的增速。整體扣非凈利潤實現增長28.74%,同比下降14.79個百分點;扣除新股和并表以及事件影響外,扣非凈利潤增速為30.89%,同比下降2.11個百分點。
2014-2018年生物制品子行業銷售收入、歸母凈利潤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生物制藥行業發展現狀
截至2015年10月我國生物制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941家,當中115家企業出現虧損,虧損企業平均虧損金額為1037.28萬元。
2011-2015年10月我國生物制藥行業企業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生物制藥行業市場結構分析
主要有縱向一體化發展模式、橫向兼并發展模式、多主體共同參與鏈式發展模式、以產業集群的形式集聚發展。
由于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和多環節、長周期等特點,一般來說將所有環節納入同一企業內部的組織和管理成本會非常高,所以一般的制藥企業或是生物技術公司內部很難同時具備藥物研發所需的全部知識和技術,又擁有將研發成果順利通過審批并將其產業化的能力。因此,為了降低成本和風險,各種具有專業能力的企業、機構和組織往往會通過建立各種合作關系來共同完成整個生產過程。
生物制藥行業趨勢分析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予以大力扶持,通過政府引導與民間投資的聯動,生物制藥產業已經呈現集聚發展的態勢。目前,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已初步形成以長三角、環渤海為核心,珠三角、東北等中東部地區快速發展的產業空間格局。此外,中部地區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區的四川、重慶也已經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長三角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交流水平較高。珠三角地區市場經濟體系成熟,市場潛力巨大。
但總體而言,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尚未形成幾家企業可以壟斷市場的局面,與國際巨頭相比,我國生物制藥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尚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隨著企業發展壯大,未來行業內的并購和重組機會將逐漸顯現。
編輯點評
在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極強生命力和成長性的新興產業,也是醫藥行業中最具投資價值的子行業之一。未來,隨著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整個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生物制藥行業仍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相關企業可借機謀求發展。
(原標題:生物制藥行業市場潛力巨大 行業內并購重組趨勢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