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功能化界面設計及分析化學應用基礎研究團隊依托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由汪爾康院士和董紹俊院士擔任學術顧問,逯樂慧研究員作為學術帶頭人,研究群體中2人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為國家千人計劃,3人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入選青年千人計劃。研究群體主持承擔了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在分子識別、功能化界面調控、化學生物分析應用及高靈敏電化學生物傳感器構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化學與生物分析是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汪爾康院士、董紹俊院士開始化學與生物分析研究,并建立了我國最早的極譜實驗室,1980年實驗室率先開始“化學修飾電極”研究并擴展至全國,1989年經中國科學院批準建立電分析化學開放實驗室。1997年楊秀榮加入研究團隊開展分子識別與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并于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年開放實驗室經國家科技部批準建立國內第一個分析化學方面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實驗室十分重視學科布局、人才培養和引進方面的發展。逯樂慧介紹說,“我們的團隊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團隊的研究群體體現了學科交叉的特點,融合了具有不同學科背景和基礎的優秀人才,優勢互補,開展多層次系統性研究,有利于取得原始創新性成果。”記者了解到,研究團隊人員年齡在55歲以上的3人,46-55歲的3人,45歲以下的2人,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專業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研究團隊。
以振興中華為理想 甘于奉獻
團隊無論是在學術還是在項目上的堅持,也深受汪爾康院士和董紹俊院士的影響,生活中汪爾康院士和董紹俊院士是夫妻,了解老兩口的人都知道:辦公室—圖書館—家,三點一線;五加二、白加黑,沒有休息日。數十年來,這樣的耕耘周而復始,團隊的成員在這樣的科研環境下,也深受感染,經常周末都泡在實驗室搞研究,汪爾康院士曾說,做科研就像打仗一樣,稍有放松,就可能被別人超過。“我們對吃穿沒任何講究,為了節省時間,都習慣把菜盛在一個盤子里。”妻子董紹俊說。逯樂慧說,“汪先生和董先生一直以來都專職帶我們實驗室,沒有其它的兼職,同時他們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深深地影響著后面的年輕人。”汪爾康曾有機會離開長春,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高校邀請他任職,卻被他婉拒。對此,汪爾康說:“是黨培養了我,是吉林和應化所這片沃土造就了我。這里是我的第二故鄉,不論在哪里工作,振興中華是我最高的理想和追求。”
BOD (生化耗氧量)監測儀突破國際難題
據了解,團隊在基礎研究方面的系列創新性成果大大推動了某些電分析化學儀器及裝置的產業化進程,已研制新型電化學分析儀器10余種,部分已商品化并取得經濟效益。其中與吉林光大分析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BOD (生化耗氧量)監測儀突破了國際上有關BOD快速-原位-在線監測的難題,為我國環境保護與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據悉,該BOD監測系統已經在太湖流域沙渚水質自動監測站、無錫梁塘河濕地公園、無錫尚賢河濕地公園、常州江邊污水處理廠、無錫蘆村污水處理廠、北京玉淵潭水質自動監測站、天津七里海國家濕地公園等8個自動監測站進行應用示范,涵蓋了實時的系統工作狀態,儀表工作狀態,儀表監測數據等信息。儀表監測數據還可以圖表、曲線等形式呈現,在手機客戶端可實現數據的遠程監控。吉林光大分析技術有限公司近五年相關儀器的銷售額超過1億元。研究團隊前期培養的研究生近5年已有18人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
“由于最初團隊是做化學的,所以最困難的部分是從基礎原理到儀器研制的過程上,在汪先生的帶領下,實驗室很早就開始做儀器研制,實驗室也特別注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專門建立了儀器研制的團隊,有效地彌補了實驗室和企業之間的代溝。”逯樂慧說。
承擔國家重大重點、973、863等項目
據了解,團隊多年來團結協作,持續發展,曾共同承擔一批國家重大重點、973、863等項目,團隊成員在“功能化電極界面的研究—從化學修飾到自組裝”“電化學發光及其毛細管電泳聯用的分析方法研究”及“生物分子識別的分析化學基礎研究”的系列創新性基礎研究成果分別獲得2007年、2009年、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掃描探針顯微技術在電化學和生命科學中的基礎研究”(2003年)、“功能化電極界面的研究—從化學修飾到自組裝的基礎研究”(2004年)、“電化學發光、毛細管電泳電化學發光及電化學檢測的研究”(2005 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關鍵技術及集成化研究”(2006年)、“模擬生物膜和生物傳感器的電化學研究”(2007年)、“生物分子識別與相互作用的分析化學基礎研究”(2012年)及“石墨烯材料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2015 年)的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分別獲得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編輯點評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建于1948年12月,1978年12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主要研究領域有聚焦資源與環境、先進材料和新能源三大領域;開發稀土、二氧化碳、植物、水四類資源;發展先進結構、先進復合、先進功能三類材料;開拓清潔能源、儲能、節能三類技術。
(原標題:科匠傳承:從基礎原理到儀器研制的國際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