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被稱為核電站的“神經中樞”,控制著核電站260多個系統、近萬個設備的運行,對于保證核電站安全、可靠、穩定運行發揮著重要作用。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在很大程度上它代表著我國
裝備制造技術在控制領域的發展水平。
由于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質量標準嚴、研發投入大、鑒定要求高,長期以來只有少數發達國家掌握該技術,我國過去一直依賴進口,不僅在技術和價格上沒有發言權,在核電項目進度、信息安全方面也受制于人。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我國也加大了對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的研發投入,并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
2017年9月,國家重大專項“CAP1400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研制”課題在上海通過了國家能源局組織的正式驗收,標志著我國首個具有完整自主
知識產權和國際市場準入資質的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研制成功。
“CAP1400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研制”課題由國電投所屬國核自儀牽頭實施,2013年獲國家能源局批準立項。通過多年自主創新和攻關,國核自儀研制出完整的Nu系列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產品,技術先進、功能齊全,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具備直接進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的能力。
2018年5月23日,我國自主研發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和睦系統”在百萬千瓦級核電工程首臺套應用揭牌儀式在中廣核陽江核電站舉行,陽江核電5號機組成為我國首個使用自主研發“神經中樞”的百萬千瓦級核電項目。
核能作為一種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具有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和供應能力強等優點,成為與火電、水電并稱的世界三大電力供應支柱。
近年來,隨著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我國正大力發展核能,降低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國家有關部門更是多次表態,我國要在基于安全前提下加快核電項目建設。根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中國將新增約60座核電站,屆時中國核電機組數量將達到90余臺。
(資料來源:工信部 ,人民日報,國家電力投資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