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是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悠久的使用歷史,但利用方式較為落后。如何在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浪潮中開發生物質的高值化利用技術,是擺在廣大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關鍵問題。”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賈敬敦研究員說。
5月8日至9日,香山科學會議在合肥召開第625次學術討論會,與會專家圍繞“現代生物質高值利用科學問題”這一主題展開了討論。
所謂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包括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質能則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儲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
“以生物質為基礎的生物制造是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若人類僅利用全球生物量的7%,就可以解決資源、能源等難題。”本次會議執行主席之一、南京工業大學歐陽平凱院士指出。
生物質資源眾多,全球生物質資源1700億噸,我國以不到世界7%的土地承載近1/3的中低位生物質排放,若不加以充分利用,會產生嚴重排放問題。同時,“生物質能的轉化利用存在轉化過程效率低、產品附加值低、成本高等瓶頸,亟待在生物質高值轉化的共性科學問題方面形成新的理論突破。”本次會議執行主席之一、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所長馬隆龍說。
如果將這些生物質資源進行高值化利用就可以變廢為寶。世界經濟合作組織預測,到2030年35%的化學品和其他工業產品將來自生物化工,將占產業總產值份額的39%。可見,生物質高值化利用的前景廣闊。
歐陽平凱指出,利用生物質資源代替石油化工原料制備生物基材料,對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生物基材料具有制備過程安全性高、生物可降解性好、生物安全性與相容性好以及材料性能高等優點。”歐陽平凱說。目前國際生物基材料產業正朝著以綠色資源化利用為特征的高效、高值、定向、綜合利用等方向發展。
與會專家建議生物質從傳統的能源利用方式變成資源,并協同解決其中的一些基礎科學問題;與此同時,國家應高度重視生物質高值利用,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生物質高效綜合利用”專項,系統開展多聯產技術創新和工程示范推廣。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