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這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觀的重要體現,也是推動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途徑。
推進綠色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推進全面變革。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
推進綠色發展,需要著力打造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生產方式,核心應體現生態原則,努力推進產業的生態化建設,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另外,推進產業生態化,也是產業實現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因為具有生態屬性的產品,必然具有更持久的需求價值。
推進綠色發展,需要努力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尤其需要著力打造以節儉為核心的消費體系,努力實現全民消費方式的節約化。提倡節儉消費,意義是多方面的。從經濟層面看,消費節儉有利于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從環境層面看,節儉更有利于環境保護,因為節儉會大大減少人們對資源的索取程度,從而大大減輕環境被破壞的壓力;從社會層面看,節儉有利于提升人們的道德水平,有利于建設和諧社會。因為一個人的節儉,即意味著對其他人提供了獲取更大消費福利的可能性,同時也意味著對自然損害的減少。
推進綠色發展,要進一步加大法律約束力度。要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加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監管,推進環境保護督察,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完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等。
推進綠色發展,要從教育抓起。要從小培養孩子們的綠色意識,讓他們養成綠色行為習慣。要讓社會各界充分認識到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要讓綠色行為成為企業、單位、公眾的自覺行為。各地各部門要以解決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問題為重點,全面加強環境污染防治。要加快推進生態保護修復,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各企業和單位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需要人人參與。要在全社會倡導推廣綠色消費理念,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推進綠色發展重在落實。要加快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體系、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約束和激勵并舉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加快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還要落實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對不盡責者嚴肅追責。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