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行業主營收入是40年前產值的160倍,22種化工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改革開放40年來石化業砥礪奮進碩果累累。記者在5月8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京舉辦的紀念改革開放40年報告會上獲知,石化業紀念改革開放40年系列活動由此正式拉開序幕。
石化聯合會副會長、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在主題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40年,行業從當年的供應短缺,到如今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產品種類4.5萬多種,綜合競爭力全面提升;去年行業資產總計約13.03萬億元,占全國工業的11.6%,在國家工業體系中占有主導地位;40年來,石化行業主營收入、利潤和進出口貿易大幅度增長,去年行業主營收入13.78萬億元,是1978年產值的約160倍;各產品產量在全球位次大幅躍前,約22種化工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成長起一批優秀企業,中石化、中石油等已位居世界500強前10位;在上海、南京、寧波、茂名、惠州等地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石化園區。40年的改革發展中,行業取得了一系列寶貴經驗。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錢興坤在報告中分析,我國石油工業改革開放歷經4個階段,從1978年到1988年,是以放權讓利為核心的改革開啟階段;從1989年到1998年,是建立市場經濟管理體系為核心的改革階段;從1999年到2012年,是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改革階段;從2013年至今,是全面深化改革階段。錢興坤總結,從4個發展階段來看,石油工業的改革始終沿著市場化改革方向,在不斷調整完善管理體制、深化企業改革、推進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具體來看,我國石油工業中油氣市場經濟體系已經建成;探索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具有中國特色的石油工業管理體制;對外開放方面實現了中國企業全面參與國際油氣資源的配置;規模實力實現了跨越式提升;油氣技術進步取得新成效,石油工業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前列;初步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石油石化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形成了新時期的石油精神。
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項工作都上了一個大的臺階。站在新時代新起點,如何正確認識過去40年發展經驗,思考未來新的發展方式,是全行業正面臨的重大課題。為此,今年石化聯合會將以“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為主題,圍繞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線,組織開展紀念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改革開放40年系列活動。活動分為拉開序幕、持續深入、推向高潮和高調收尾4個階段,以本次報告會拉開大幕,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行業40年發展報告發布、攝影大賽(展)、主題科普展、知識競賽、系列(專題)報道、組織編寫企業政策發展報告文學集等。為了做好紀念活動,聯合會還將成立紀念改革開放40年工作領導小組。
李壽生指出,石油和化工行業40年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政策的英明和偉大,充分證明了唯有不斷的改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行業要深入宣傳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不斷總結和發展基本經驗,并以此為契機,大力推進深化改革、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為建設世界石油和化工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