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綠色發展、質量效益成指針
5月8日,2018中國膜產業發展峰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表示,我國膜產業下一步要著力解決制約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在創新驅動、綠色發展、質量效益方面實現突破。
“當前,我國在陶瓷膜、超濾膜、反滲透膜等產品的制備與應用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一些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說,不過,膜產業發展依然面臨瓶頸。
侯立安指出,我國目前在新型膜產品研發和產業化上還存在不足,標準化也顯不夠,尤其是強制性標準還相對較少。如石墨烯等納米材料雖然在膜產品上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其對人體及生態環境的影響等方面研究還遠遠不夠。因此,下一步,我國膜產業要繼續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著力突破前沿技術和關鍵性共性技術、大型工程應用技術等。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綜合利用處處長楊尚寶則認為,膜行業未來要在三方面發力。一是加強創新驅動,要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關鍵共性技術突破。二是引領綠色發展。隨著膜產業不斷擴大,產品回收利用問題顯現,未來要把回收利用作為產業研究方向。三是追求質量效益。膜行業雖然發展火熱,但還要繼續提高產品質量,促進行業效益明顯增長。
中國藍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郝志剛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膜產業在新能源、傳統分離工藝改造、海水淡化、污水處理等方面大顯身手,預計5年后我國膜產業產值將達到4000億元。
據中國膜工業協會理事長鄭根江介紹,目前國內從事膜研究的科研院校已經超過100家,企業超過1000家。
本次會議由中國膜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繼文主持。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