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國科學院近海海洋觀測研究網絡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完成標體建造和舾裝工作,順利下水,為實現具備近海剖面觀測和智能觀測能力的浮標觀測系統邁出堅實一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公共技術中心及浮標建造單位相關人員參加下水儀式。
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是中科院海洋所2017年度修購專項海上探測平臺-近海浮標剖面觀測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首個直徑15米的超大型具備智能觀測能力的綜合浮標系統。
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2017年11月開工建造,歷時五個半月終于完成主體建造工作。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是基于近海觀測網絡多年觀測技術、觀測經驗積累的有效嘗試,不但具備10米浮標抗破壞能力強、穩定性好等優點,還加入了大量智能化及人性化設計方案,具有極強的創新性。該浮標設計有中心觀測井作為剖面觀測通道,并采用三錨固定觀測系統的方式,避免錨鏈與剖面觀測系統絞纏等危險。
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接下來的工作任務主要是進行垂直剖面觀測核心部件的安裝調試工作,安裝智能絞車并與剖面觀測系統聯調,進行穩定性測試和優化設計等,期待早日完成布放并進行剖面觀測數據的長期、定點、連續、實時獲取。
編輯點評
錨浮標,也稱作錨泊浮標,具有一定的形狀、尺寸、顏色的漂浮物體,錨泊在指定的位置,可用作助航標志(航空與航海)、海洋環境監測、系留船舶、海洋工程、救助與打撈等設施,按不同的作用而配備不同的設備。作為助航標志的浮標可能裝有燈器、音響設備、雷達反射器、雷達應答器或其他設備。
(原標題:三錨式浮標綜合觀測平臺完成主體建造并順利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