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3月28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措施,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稅負,支持
制造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發展。其中,
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率從17%降至16%,從2018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增值稅主要是在物品生產流通過程中的增值部分進行征稅,過高的稅率不利于企業發展和創新。此次增值稅減稅將直接利好制造業企業,特別是高端制造與科技創新企業。對儀器儀表制造業而言,增值稅減稅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此舉將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儀器儀表企業資金壓力,激勵儀器儀表企業提高研發投入,推動儀器儀表制造業的發展。
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但是近幾年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先有玻璃大王曹德旺“跑路”到美國投資建廠,后有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富士康到美國建廠,無不讓人感慨實體企業在中國不好做了。
曹德旺、富士康的“出走”除了布局海外市場以外,高額的稅收才是真正的原因。據曹德旺分析,中國的天然氣、石油、電、地租等均比美國貴,但更貴的還是稅負。中國制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企業有一半的營業利潤都被收走了,利潤非常微薄,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更艱難。
制造業作為國家發展的命脈,只有制造業發展好了國家的未來才能更好。在經歷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美國奧巴馬政府經過反思,提出讓制造業回家,靠制造業振興美國經濟;現美國總統的特朗普更進一步提出,把制造業機會留在美國,并致力通過減稅來刺激美國制造業的投資。
中國要想成為一個經濟強國必先成為一個制造業強國。當前我國正全面推進“中國制造2025”,制造業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但同時我國制造業企業也面臨著成本高、利潤薄、稅負重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近年來,得益于機械、冶金、石化行業等儀器儀表服務領域經營狀況的好轉,我國儀器儀表制造業發展一路向好。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儀器儀表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869.1億元,同比增長16.8%。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儀器儀表制造國,儀器儀表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儀器儀表產品也比較豐富。但是,我國儀器儀表制造業仍面臨著大而不強的問題,儀器儀表制造企業仍以中小企業為主,儀器儀表產品以中低端為主,缺乏與國外知名品牌相抗衡的核心技術等。
隨著增值稅改革的實施,制造業增值稅減稅將為儀器儀表制造業發展帶來重大利好。首先,有助于儀器儀表制造業企業降低稅負,增加企業利潤,為儀器儀表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擴大生產規模提供資金支持;其次,有助于推動儀器儀表上下游包括集成電路、鋼鐵、機器人等行業的發展,為儀器儀表制造業的發展提供動力;最后,有助于推動儀器儀表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高端高質量發展。
方向已明,前路崎嶇。相信在國家各項政策的支持下和多方力量的推動下,我國儀器儀表制造業必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春天。
編輯點評
制造業增值稅率降至16%在儀器儀表價格和利潤愈加走低的低谷時期對企業和客戶提振信心極為關鍵,如何進一步有效支持市場、減輕企業和客戶負擔、進一步深化增值稅改革,仍值得期待。
(原標題:制造業增值稅率降至16% 儀器儀表制造業迎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