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近來,手機行業蔓延著一片悲觀的情緒。先有樂視手機拖欠七家供應商尾款未結、酷派一月內被銀行“催債”3次、后有金立變賣設備和工業園廠房籌錢……如此看來,手機行業的寒冬似乎已經到了。
2001年,愛立信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采用SymbianOS的智能手機--R380sc;隨后諾基亞、摩托羅拉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智能手機;2006年,諾基亞推出N73,不過這個時候智能手機仍然沒有流行。直到2007年,蘋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智能手機迎來巔峰時代。
縱觀智能手機十余年的發展歷程,從火熱到冷清,并且開始逐步走向飽和,儀器儀表企業或許可以窺見其背后的市場真諦。
風口過后 該如何生存?
在智能手機的發展初期,蘋果憑借著單一的iPhone手機引爆了整個全球的智能手機發展,并引得全球手機廠商紛紛效仿,只為分得一杯羹。
對于儀器儀表企業來說,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儀器儀表作為新興產品在各行業中受到廣泛應用。大小企業紛紛投身投身智能藍海,各類智能化新品的頻繁上市。國內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多種多樣智能化儀器儀表。例如,能夠自動進行差壓補償的智能節流式流量計,能夠進行程序控溫的智能多段溫度控制儀,能夠實現數字PID和各種復雜控制規律的智能式調節器,以及能夠對各種譜圖進行分析和數據處理的智能色譜儀等。
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市場的逐漸飽和,智能儀器儀表將由新興市場進化為成熟市場,紅利消退。屆時,只有真正擁有高端、核心技術的企業,才能在動蕩的市場環境中站穩腳跟。
就像手機品牌中的華為、小米等國產廠商,憑借持續高效的自主研發、創新能力以及高性價比的優勢,成為能與蘋果、三星等相抗衡的國產品牌,搶占國內市場大份額的同時,進行海外布局,進軍印度、東南亞等新興市場。
近年來,在國家科技計劃資助下,一重大工程所需的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實現自主制造和自主可控,具備產業化條件。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明確正面臨的挑戰,大量的高端智能儀器儀表需要依賴于出口及科學技術壟斷的局面。對于國內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風口過后的生存環境或許將十分艱難。
正面挑戰 發揮本土優勢
作為國產企業,可優先發展契合我國資源特色、適合我國市場需求的儀器儀表產品,避免與跨國公司的直接競爭。例如,在環境監測領域,國產企業可以根據國內標準,自主研制的適用于我國國情的水污染監測儀、空氣污染檢測儀等。此外,工業企業生產用許多儀器儀表都需要提供現場技術服務,對于跨國公司來說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這也給我國儀器儀器生產企業提供了機遇。
與此同時,在國家科技計劃的支持下,我國企業應持續研發具有競爭力的高端智能儀器儀表。加強關鍵部件的研發,增強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盡管儀器儀表產業目前發展前景一片明朗,但未雨綢繆向來是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未來,市場飽和將是一個持續存在的困境,對于儀器儀表企業而言,完善自己的生態圈,利用新技術來鞏固自己的優勢,在增長疲態中尋求新的突破點,將是其下一步思考的方向。
編輯點評
我們相信2018年將是國產儀器必須突破硬件獲得成功的一年。如果不立即付諸行動,國產儀器廠商能夠占據的市場份額將更加小。必須采取措施的壓力在今年變得更加明顯。突破硬件創新的壁壘這一艱難任務,對于任何一個廠商而言,都已經迫在眉睫。
(原標題:手機行業遭遇“倒春寒” 為儀器儀表企業帶來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