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 食品安全,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據《漢書·酈生陸賈列傳》記載,“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可謂是第一次提出了民以食為天的思想。在《論語•鄉黨》中孔子也談到了“十三不食”原則,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系統提出食品安全理念的人。時至今日,食品安全問題依然備受重視。同樣的,食品檢測也走上了風口浪尖。
現如今,在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市場,國有檢測機構、外資檢測機構、民營檢測機構三大檢測機構“三足鼎立”撐起了我國食品安全檢測的市場。據相關數據統計,具有壟斷優勢的國有檢測機構占據了55%以上的市場份額;外資檢測機構依靠其成熟的市場運作經驗以及在進出口貿易檢測業務中的天然優勢占據了3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起步相對較晚、資本實力弱小的民營檢測機構經過幾年的沉淀與發展,也占據了約10%的市場份額。
從這一份數據來看,我國在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內,國有檢測機構占據主流地位,而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占據市場份額相對較少。在國內貿易中,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檢測,國有檢測機構占據主導地位,而在出口貿易中,外資企業卻獨領風騷。但二者相同的是,民營食品檢測機構始終處于底端,占據份額相對較少。
究其原因,一方面,國內民營食品檢測機構水平與技術良莠不齊。因此,在國內貿易中,國有檢測機構由于其檢測設備的先進與檢測能力的專業性始終備受到各方的信任。在該領域,民營檢測機構檢測能力就相對薄弱。另一方面,誠然現如今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呈向好態勢,但食品安全問題依然層出不窮。從而導致進口國家對于我國食品安全的不信任,而外資企業由于其技術與檢測能力的更為成熟以及其所具有的天然優勢自然也就霸占了出口食品檢測市場。而民營檢測機構的生存空間再一次被壓縮。
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從過去到現在甚至到將來,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的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專注于食品安全檢測的企業也將越來越多。在多方因素的影響下,食品農產品檢測逐步走上了規范化與標準化的道路。在未來,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市場規模或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而民營檢測機構如何抓緊發展的黃金時期絕地反擊,不僅僅要依靠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與發展,同時,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也至關重要,這也是讓推動食品安全檢測市場化的需要。
《管子·牧民》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清明將至,“每逢佳節胖三斤”固然是我們的一句調侃,但調侃的背后是食品的安全性越來越高,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重視。同樣也離不開各大檢測機構對于食品問題的把關。“三足鼎立”也好,“一家獨大”也罷,最終的目的都是要保證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做好食品安全的“防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