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的基本原理
爆炸的概念:爆炸是物質從一種狀態(tài),經過物理或化學變化,突然變成另一種狀態(tài),并放出巨大的能量。急劇速度釋放能量,將是周圍的物體遭受到猛烈的沖擊和破壞。
爆炸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
1、爆炸性物質:能與氧氣(空氣)反應的物質,包括氣體、液體和固體。(氣體:氫氣,乙 炔,甲烷等;液體:酒精,汽油;固體:粉塵,纖維粉塵等。)
2、 氧氣:空氣。
3 、點燃源:包括明火、電氣火花、機械火花、靜電火花、高溫、化學反應、光能等。
為什么要防爆 ?
1、易爆物質:很多生產場所都會產生某些可燃性物質。煤礦井下約有三分之二的場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質;化學工業(yè)中,約有 80% 以上的生產車間區(qū)域存在爆炸性物質。
2、氧氣 :空氣中的氧氣是無處不在的。
3、點燃源: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電氣儀表,各種磨擦
客觀上,很多工業(yè)現場滿足爆炸條件。當爆炸性物質與氧氣的混合濃度處于爆炸極限范圍內時,存在爆炸源,將會發(fā)生爆炸。因此采取防爆就顯得很必要
標簽:
相關技術